舍外而取内,此味初不薄
出处:《题无疵庵》
宋 · 李处权
身无累则佚,心无营故乐。
舍外而取内,此味初不薄。
使君蚤闻道,观妙契独觉。
不即仍不离,无止亦无作。
庵如大圆镜,万象含虚廓。
檐空看云归,窗静闻雨落。
惟良二千石,分忧得此托。
蕴真惬所寓,俯仰成今昨。
舍外而取内,此味初不薄。
使君蚤闻道,观妙契独觉。
不即仍不离,无止亦无作。
庵如大圆镜,万象含虚廓。
檐空看云归,窗静闻雨落。
惟良二千石,分忧得此托。
蕴真惬所寓,俯仰成今昨。
拼音版原文
翻译
当身心无负担,就会感到轻松自在。放弃外在追求,内心就能感受到真正的快乐。
如果早些领悟道理,就能独自体验到微妙的契合。
既不接近也不远离,没有停止也没有刻意造作。
这座庵如同大圆镜,包容万物,空旷无边。
屋檐下看云聚云散,静谧中聆听雨滴声落。
只有品德高尚的地方官,才能将忧虑寄托于此。
真意在这里得到满足,时光流转,心境如昔。
注释
身无累:没有负担。佚:轻松。
心无营:内心无欲求。
乐:快乐。
舍外:放弃外在。
取内:内心感受。
使君:地方长官。
道:道理。
观妙契:体验微妙的契合。
庵:庵堂。
大圆镜:广阔无垠。
万象:万物。
檐空:屋檐开阔。
看云归:观云飘过。
闻雨落:听雨声。
良二千石:品德高尚的地方官。
分忧:分担忧虑。
托:寄托。
蕴真:蕴含真实。
寓:寄托。
俯仰:时光流逝。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尘世、心境自在的生活状态。"身无累则佚,心无营故乐"表明身体没有负担,内心也就自然快乐。"舍外而取内,此味初不薄"则是说放弃对外界的追求,而寻找内心的满足,这种感觉从一开始就是非常深刻的。
诗人通过"使君蚤闻道,观妙契独觉"表达了对智慧和悟性的追求,以及这种理解带来的独特感受。"不即仍不离,无止亦无作"则是说到了一种既不急于求成,又不完全放弃的中间状态,既没有刻意为之,也没有强迫自己去做。
接着,"庵如大圆镜,万象含虚廓"用了一个宏大的比喻,将庵比作一面巨大的圆镜,能够容纳一切形象和空旷的境界。"檐空看云归,窗静闻雨落"则描绘了一种静谧的生活场景,从屋檐上看到云彩漂泊,从窗户里听着雨滴答。
最后,"惟良二千石,分忧得此托"可能是在说诗人对朋友的依赖和信任,而"蕴真惬所寓,俯仰成今昨"则是说到了一种蕴含真理、内心安居的状态,以及这种状态在时间流转中形成了现在和过去。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和内心世界的描写,展现了诗人追求精神自由和内在平衡的生活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