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至人达机兆,高揖九州伯全文

至人达机兆,高揖九州伯

唐 · 李白
岑公相门子,雅望归安石。
奕世皆夔龙,中台竟三拆。
至人达机兆,高揖九州伯
奈何天地间,而作隐沦客。
贵道能全真,潜辉卧幽邻。
探元入窅默,观化游无垠。
光武有天下,严陵为故人。
虽登洛阳殿,不屈巢由身。
余亦谢明主,今称偃蹇臣。
登高览万古,思与广成邻。
蹈海宁受赏,还山非问津。
西来一摇扇,共拂元规尘。

拼音版原文

céngōngxiāngménwàngguīānshí
shìjiēkuílóngzhōngtáijìngsānchāi

zhìrénzhàogāojiǔzhōubǎi
nàitiānjiānérzuòyǐnlún

guìdàonéngquánzhēnqiánhuīyōulín
tànyuányǎoguānhuàyóuyín

guāngyǒutiānxiàyánlíngwèirén
suīdēngluòyáng殿diàncháoyóushēn

xièmíngzhǔjīnchēngyǎnjiǎnchén
dēnggāolǎnwàn广guǎngchénglín

dǎohǎiníngshòushǎngháishānfēiwènjīn
西láiyáoshàngòngyuánguīchén

翻译

岑先生的儿子,才德出众如归安石。
家族世代显赫,如同夔龙,朝廷中枢却多次变动。
超凡入圣者洞察先机,向天下诸侯行高礼。
为何在这天地间,他成了隐居之人。
尊崇道义,保全真性,他的光辉隐藏在幽静之处。
深入探究宇宙奥秘,观察万物变化,游历无边世界。
光武帝得天下,严陵仍是他的老友。
即使登上洛阳宫殿,他也不肯屈服于权势。
我亦辞谢明主,自称为闲散之臣。
登高远望历史长河,渴望与广成子为邻。
宁愿投身大海,也不求名利,回归山林并非寻求仕途。
西方来风如扇,一起拂去尘埃,追求清静无为。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著名诗人李白的作品,标题为《送岑徵君归鸣皋山》。从内容上看,这是一首送别诗,诗中表达了对朋友离别时的情感以及对其高洁品格和修养的赞赏。

“岑公相门子,雅望归安石。”开篇即点出被送别者的身份——岑徵君,并且用“岑公”尊称表示对他的敬仰,接着便是表达对朋友归隐之地雅望山(鸣皋山)的美好景象。

“奕世皆夔龙,中台竟三拆。”这里用夔龙比喻岑徵君的高贵和非凡,夔龙在中国古代神话中是一种瑞兽,代表着尊贵和吉祥。中台三拆则可能是对其家世或官职的隐晦描述。

“至人达机兆,高揖九州伯。”诗中的“至人”指的是品德高尚的人物,而“机兆”则暗示岑徵君有着非凡的智慧和洞察力。接着“高揖九州伯”表明他在世间广受尊敬。

“奈何天地间, 而作隐沦客。”这里诗人感慨于岑徵君虽拥有如此高洁品格却选择归隐山林,成为一位隐逸之士。

接下来的几句:“贵道能全真,潜辉卧幽邻。探元入窅默,观化游无垠。”则进一步赞扬岑徵君能够坚守高尚的道德,保持内心的光明磊落,即使在隐居之中也能探求宇宙之源,观察万物变化。

“光武有天下,严陵为故人。”此处提及的是历史上的光武帝刘秀复兴汉室,严陵则是古代名将关羽的封地。诗人可能是在暗示岑徵君虽隐居,但其品德和才华如同古代伟人的风范。

“虽登洛阳殿,不屈巢由身。”这里表明即便是在朝廷之中,岑徵君也能保持自己的高洁,不会因为外界的诱惑而改变初衷。

“余亦谢明主,今称偃蹇臣。”诗人自谦自己也是不够完美的臣子,感激皇上的恩泽,但同时感到自己与岑徵君相比还有所不足。

结尾几句:“登高览万古,思与广成邻。蹈海宁受赏,还山非问津。”诗人表达了对岑徵君的深切思念,希望能够像他一样达到精神上的高度,以及对自然和生命的超然态度。

最后,“西来一摇扇,共拂元规尘。”则是送别时的一种象征性动作,表示诗人愿与岑徵君共同清扫世间的污浊,追求纯净和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