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道归田无以报,暮年长作祝尧人
出处:《送金潮州三首 其三》
宋 · 刘克庄
虞翻骨体素多屯,垂老遭逢白发新。
岂有一辞裨衮斧,亦无三制报丝纶。
孤臣命薄难谐世,明主恩深欠杀身。
不道归田无以报,暮年长作祝尧人。
岂有一辞裨衮斧,亦无三制报丝纶。
孤臣命薄难谐世,明主恩深欠杀身。
不道归田无以报,暮年长作祝尧人。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刘克庄的作品,名为《送金潮州三首(其三)》。从内容上看,这是一首送别诗,作者通过表达对友人离别之情,抒发了自己对时世的无奈和个人命运的感慨。
开篇“虞翻骨体素多屯,垂老遭逢白发新。”两句,描绘了一位年迈古人的形象,虞翻乃东汉名臣,以骨鲠坚贞著称。这里借虞翻之名,表达自己忠直不屈的品格,同时也透露出岁月流转、青春不再的情感。
接着“岂有一辞裨衮斧,亦无三制报丝纶。”两句,则是说即便有辞官归隐的愿望,也没有能够回报国家恩泽的机会。这里的“三制”指的是古代对官员的考核制度,而“丝纶”则象征微薄之恩,表达了诗人对于自己无法为国尽忠的遗憾。
中间四句“孤臣命薄难谐世,明主恩深欠杀身。不道归田无以报,暮年长作祝尧人。”则是诗人的自况和感慨。诗人自比为孤臣,感到自己的生命如薄纸一般脆弱,难以适应世俗的变迁。同时,对于明主(君主)的恩泽深重,却又无以为报,只能在晚年依旧祝愿国家昌盛,如同古代的尧舜帝一样长久统治。
整首诗通过对友人离别之情的表达,流露出诗人个人的悲凉和无奈,同时也折射出诗人对于忠诚与报效之间挣扎的复杂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