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乃知久处益,薰莸可同举全文

乃知久处益,薰莸可同举

我初见子时,子作楚人语。
复与吴客来,音俱变齐鲁。
乃知久处益,薰莸可同举
更当富于学,兹言聊以补。

注释

子:指对方,这里是对某人的称呼。
楚人语:楚地的方言。
吴客:吴地的客人。
音俱变:语音都改变了。
益:更加,越发。
薰莸:薰莸比喻不同的人或事物,薰是香草,莸是臭草。
聊以补:姑且用来弥补或作为启发。

翻译

我初次见到你的时候,你说的是楚地的方言。
后来你又和吴地的客人交流,语音也随之转变为鲁、齐的口音。
这才明白长时间相处后,薰莸这样的不同也能共处。
你应该更加丰富学问,这番话就权且作为补充吧。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的作品,题为《答楚僧智普始与吴僧显忠来过今见二人诗进于旧矣》。诗中描述了诗人初次见到智普和显忠两位僧人,他们分别来自楚地和吴地,语言风格各异。然而,经过长时间的交往,诗人发现他们的才华和学问可以相互提升,如同薰莸(香草和臭草)虽不同质,但相处久了也能共存。诗人借此表达对他们的赞赏,并期待他们在学术上更加丰富,这番话是对他们的一种鼓励和补充。

诗中的"我初见子时,子作楚人语"描绘了初识时的鲜明地域特色;"复与吴客来,音俱变齐鲁"则暗示了文化交流和融合的过程;"乃知久处益,薰莸可同举"揭示了相互影响和提升的主题;最后"更当富于学,兹言聊以补"表达了对二人学术追求的期望。

整体来看,这首诗体现了梅尧臣对于文化交融和人才发展的赞赏,以及对友情和学问的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