挂席上湘水,青山挟行舟
出处:《送甘甥可大从定叟弟之桂林》
宋 · 张栻
季也有行役,我思独悠悠。
亲朋非不多,子能从之游。
挂席上湘水,青山挟行舟。
篮舆问岭路,政尔荔子秋。
人言桂林好,颇复类中州。
近郊多胜概,雉堞冠层楼。
待渠幕府暇,时与同冥搜。
吾子有令姿,胸中富九流。
处世多龃龉,但当付沧洲。
超然扩遐思,讵可耳目谋。
愿为百鍊刚,莫作绕指桑。
昔人不吾欺,子盍试反求。
预想他年归,此地复绸缪。
刮目看二子,一笑纾百忧。
亲朋非不多,子能从之游。
挂席上湘水,青山挟行舟。
篮舆问岭路,政尔荔子秋。
人言桂林好,颇复类中州。
近郊多胜概,雉堞冠层楼。
待渠幕府暇,时与同冥搜。
吾子有令姿,胸中富九流。
处世多龃龉,但当付沧洲。
超然扩遐思,讵可耳目谋。
愿为百鍊刚,莫作绕指桑。
昔人不吾欺,子盍试反求。
预想他年归,此地复绸缪。
刮目看二子,一笑纾百忧。
拼音版原文
注释
季:季节。行役:奔波劳碌。
悠悠:思绪绵长。
亲朋:亲朋好友。
子:你。
挂席:挂起船帆。
篮舆:竹篮。
政尔:正值。
荔子:荔枝。
桂林:桂林山水。
中州:中原。
胜概:优美景色。
雉堞:城楼上的矮墙。
渠:你。
冥搜:深入探索。
令姿:出众的仪表。
九流:各种学识。
龃龉:摩擦。
沧洲:江湖。
遐思:远大理想。
耳目谋:仅凭耳目所见。
百鍊刚:百炼的钢铁。
绕指桑:柔弱易折的丝线。
昔人:古人。
盍:何不。
绸缪:紧密相连。
二子:你们。
一笑:微笑。
纾:解除。
翻译
四季也有奔波劳碌,我独自思绪绵长。亲朋好友虽然不少,你却能随他们四处游荡。
挂着船帆上湘江,青山环绕着小舟前行。
登上竹篮询问山路,正值秋季荔枝丰收。
人们常说桂林美,颇似中原风貌。
近郊景色优美,城楼雉堞显得格外壮观。
等你幕府事务稍闲,我们时常一同探索。
你有出众的仪表,胸中饱含各种学识。
在世难免有摩擦,只应寄情于江湖。
超脱世俗,放飞远大理想,岂能仅凭耳目所见。
愿你成为百炼的钢铁,而非柔弱易折的丝线。
古人不会欺骗,何不尝试自我反省。
遥想未来归来,此地仍会紧密相连。
以新的眼光看待你们,一笑解千愁。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父亲对儿子远行的思念和期望。开篇即表达了季节更迭,自己内心的忧虑与孤独,但又充满期待,因为孩子能够跟随他人去游历四方。在自然景观的描绘中,诗人提到了湘水、青山、行舟,营造出一幅生动的山水画卷。同时,通过“政尔荔子秋”一句,可以感受到诗人对孩子成长的关注和对季节更替的感慨。
接着,诗中提到了桂林之美,并与中州相比较,这不仅展现了诗人的地理知识,也反映出他对美好风景的向往。"近郊多胜概,雉堞冠层楼"则是对桂林地区壮观建筑的赞叹。
在后半部分,诗人表达了对孩子未来发展的殷切期望和信心,希望他能够超脱世俗的纷扰,拥有广博的学识。通过“愿为百鍊刚,莫作绕指桑”一句,可以看出诗人对儿子坚定品格的期待。
最后两句"预想他年归, 此地复绸缪。刮目看二子,一笑纾百忧"表达了诗人对于孩子们将来能够团聚在一起的美好憧憬,以及这种团聚能带来的快乐和解忧。
整首诗流露出深情与豁达,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赏,也有对亲情和未来的美好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