隘门山险少行旅,天井寺荒无旧僧
出处:《广灵道中》
明 · 江源
缓辔徐徐出广灵,马蹄如割怕崚嶒。
隘门山险少行旅,天井寺荒无旧僧。
兴废百年归感慨,乾坤双眼小鲲鹏。
满前景物凭诗画,其奈愁多赋未成。
隘门山险少行旅,天井寺荒无旧僧。
兴废百年归感慨,乾坤双眼小鲲鹏。
满前景物凭诗画,其奈愁多赋未成。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行走在广灵道中的所见所感,充满了对自然景观的细腻观察与深刻思考。
首联“缓辔徐徐出广灵,马蹄如割怕崚嶒”,以“缓辔”和“徐徐”描绘出行程的从容不迫,马蹄在嶙峋的山石上留下深深的痕迹,形象地表现了道路的崎岖难行。这里的“怕崚嶒”不仅体现了道路的险峻,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谨慎与敬畏。
颔联“隘门山险少行旅,天井寺荒无旧僧”,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孤寂与荒凉。隘门处的山势险峻,罕有人迹,天井寺的荒废更显出历史的沧桑与时间的无情。这两句通过对比,强调了自然环境的险恶与人文遗迹的衰败,营造了一种凄清的氛围。
颈联“兴废百年归感慨,乾坤双眼小鲲鹏”,由景入情,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兴衰的感慨。百年间,世事变迁,如同天地间的小鲲鹏,渺小而短暂。这里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个人的渺小与宇宙的广阔相对比,流露出一种对生命短暂与宇宙永恒的深沉思考。
尾联“满前景物凭诗画,其奈愁多赋未成”,则点明了诗人的创作状态。面对眼前的景物,诗人想要用诗歌和画笔来捕捉这份美,但愁绪却难以成文。这既是对创作过程的描述,也是对内心情感的流露,表现出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渴望与追求,以及在表达情感时面临的挑战。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广灵道中景色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历史、人生等多重主题的深刻思考,语言凝练,情感丰富,具有较强的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