瞻风拨草走天涯,滔天汩汩谁能过
出处:《送振上人归永康》
宋 · 释居简
未发足时已超越,万里岷江滥觞发。
瞻风拨草走天涯,滔天汩汩谁能过。
太湖死水混不得,浊泾清渭明如日。
重向西湖疏正脉,渺渺狂澜归一滴。
只今滴水既还源,四海一味忘中边。
岷山之人莫轻忽,平地行看涨溟渤。
瞻风拨草走天涯,滔天汩汩谁能过。
太湖死水混不得,浊泾清渭明如日。
重向西湖疏正脉,渺渺狂澜归一滴。
只今滴水既还源,四海一味忘中边。
岷山之人莫轻忽,平地行看涨溟渤。
鉴赏
这首诗以生动的比喻和深邃的哲理,展现了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洞察。诗人以“未发足时已超越”开篇,寓意在行动之前已有超脱的智慧,引出对自然河流源头的探索。岷江作为长江的发源地,象征着事物的起源与本质,诗人通过“万里岷江滥觞发”描绘了其源远流长的特性。
“瞻风拨草走天涯,滔天汩汩谁能过”两句,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将风与草赋予生命,形象地展示了自然界的动态美,同时也暗示了人在追求真理或目标时的坚韧不拔。太湖被描述为“死水混不得”,强调了纯净与清澈的重要性,而“浊泾清渭明如日”则进一步对比了不同状态下的水流,凸显了清晰与浑浊的区别。
“重向西湖疏正脉,渺渺狂澜归一滴”揭示了自然界的循环与统一,西湖作为汇聚之地,象征着万物归一的哲学思想。最后,“只今滴水既还源,四海一味忘中边”表达了宇宙间万物皆有其根源,且相互关联,不分彼此的深刻哲理。诗人以此鼓励人们,即使身处平凡,也应有如岷山之水般超越自我,最终汇入浩瀚大海的胸怀与勇气。
“岷山之人莫轻忽,平地行看涨溟渤”作为结语,提醒人们不要忽视身边的平凡事物,因为它们可能蕴含着巨大的力量与可能性,如同岷山之水,虽从高处跌落,却能掀起惊涛骇浪。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寓含了深刻的哲学思考和人生启示,展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视角和深厚的文化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