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矣无不下,况于高建瓴
出处:《宿分水》
宋 · 赵蕃
夜枕疑为雨,晓檐还见星。
骤闻成摵摵,熟听乃泠泠。
信矣无不下,况于高建瓴。
此行非绝远,楚粤自相因。
骤闻成摵摵,熟听乃泠泠。
信矣无不下,况于高建瓴。
此行非绝远,楚粤自相因。
拼音版原文
注释
夜枕:夜晚躺在床上。疑为雨:似有雨声。
晓檐:清晨的屋檐。
骤闻:突然听到。
摵摵:形容风吹树叶声。
泠泠:形容水声清冷。
高建瓴:比喻从高处落下。
绝远:非常遥远。
楚粤:古代地区名,泛指南方地区。
相因:相互关联,相连。
翻译
夜晚枕着似乎有雨声,清晨屋檐上还能见到星星。突然听到像是风吹树叶声,仔细聆听却是滴水清冷声。
确实没有一处不落,更何况从高处倾泻而下如同瓶中水滴。
这次行程并非遥不可及,楚地与粤地本就相连。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赵蕃所作的《宿分水》,描绘了夜晚住宿时的自然景象和个人感受。首句“夜枕疑为雨”,写诗人夜间入睡时,误以为听到窗外下雨的声音,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湿润的氛围。次句“晓檐还见星”,暗示天未亮时,诗人醒来发现檐头仍有星星闪烁,反映出早起的清冷。
第三句“骤闻成摵摵”,进一步描绘了声音的变化,原来并非雨声,而是风吹树叶发出的沙沙声,形象生动。第四句“熟听乃泠泠”,则揭示出这声音在仔细聆听后,原来是清凉的风声,显得更加宁静。
第五句“信矣无不下”,诗人确认了这不是雨声,而是自然界的另一种声音,表达对大自然的信赖。第六句“况于高建瓴”,以高处的水瓶倾泻比喻,强调这种声音的空灵和遥远感。
最后两句“此行非绝远,楚粤自相因”,诗人借此表达了旅程虽然不算太远,但沿途的自然景色和声音相互交织,形成了一种连续而深远的感受,展现出旅途中的诗意体验。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观察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环境的敏感和欣赏,以及旅途中的闲适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