鸣鸠语燕近清明,柳絮风轻秧水平
出处:《饯翁丹山发南浦》
宋 · 张至龙
鸣鸠语燕近清明,柳絮风轻秧水平。
一带春流多断岸,尽缘倒树当桥行。
一带春流多断岸,尽缘倒树当桥行。
拼音版原文
注释
鸣鸠:布谷鸟。清明:中国传统节日,通常在每年4月5日前后,表示春天的到来。
柳絮:柳树的种子,随风飘扬。
秧水平:稻田里的水位平静。
一带:一条。
春流:春天的江河。
断岸:河流两岸有缺口或中断的地方。
尽缘:全是因为。
倒树:倒下的树木。
当桥行:挡住了过桥的道路。
翻译
春分时节鸟儿鸣叫,燕子临近清明,柳絮在微风中飘荡,稻田里的水如镜平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日景象。开篇“鸣鸠语燕近清明”,即刻展现了诗人对新生活和希望的热爱与期待,清新的气息伴随着鸟儿的歌唱似乎预示着一个美好的开始。“柳絮风轻秧水平”则是对春天景色的细腻描摹,轻柔的风吹拂过柳树,细小的花絮随风飘舞,如同水面上的波纹,给人以静谧而生动的感觉。
紧接着“一带春流多断岸”中的“断岸”,可理解为春水泛滥,冲刷了河岸,这既是对自然景观的描写,也寓意着诗人内心世界的波涛。最后,“尽缘倒树当桥行”中,“倒树”可能指的是倾倒在溪流之上的树木,而“当桥行”则展现了诗人面对困境时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精神态度。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美好事物的赞美,同时也流露出一种坚韧不拔、勇敢前行的人生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