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生各转蓬,未曾接樽酒
出处:《寄上高李令怀道》
宋 · 黄庭坚
李侯湖海士,瓜葛附婚友。
平生各转蓬,未曾接樽酒。
寄声维劳勤,江路常永久。
节物居然秋,蜕虫悲高柳。
传闻辟学馆,鼓士荐豚韭。
能使珥笔黔,稍知忠信有。
骄虎缩爪距,诗礼开户牖。
事胜感邦人,伐山谋不朽。
武功笔如椽,文字烂琼玖。
谓予有书癖,摹篆写科斗。
不珍金石刻,要我一挥肘。
安知乃儿戏,敢传万世后。
摩拂幼妇篇,惭非换鹅手。
公其勤劳来,嘉政民父母。
不用琢苍崖,丰碑在人口。
平生各转蓬,未曾接樽酒。
寄声维劳勤,江路常永久。
节物居然秋,蜕虫悲高柳。
传闻辟学馆,鼓士荐豚韭。
能使珥笔黔,稍知忠信有。
骄虎缩爪距,诗礼开户牖。
事胜感邦人,伐山谋不朽。
武功笔如椽,文字烂琼玖。
谓予有书癖,摹篆写科斗。
不珍金石刻,要我一挥肘。
安知乃儿戏,敢传万世后。
摩拂幼妇篇,惭非换鹅手。
公其勤劳来,嘉政民父母。
不用琢苍崖,丰碑在人口。
拼音版原文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黄庭坚所作的《寄上高李令怀道》,表达了对友人李侯的敬佩和对其为官生涯的赞扬。诗中首先描述了李侯作为湖海之士,与诗人关系亲近但因各自漂泊,难得相聚饮酒。接着,诗人寄语李侯,希望他在江路漫长中保持勤奋,感叹时序已入秋,寓言人生如蜕虫般易逝,而李侯却能辟学馆,鼓舞士气,以教化为重。
诗人称赞李侯有识人之明,能选拔人才,期待他能凭借才学使地方文化繁荣,忠信可贵。这里运用了“骄虎”和“诗礼”等比喻,赞美他的威严与文雅。诗人感慨李侯的政绩如同大笔挥洒,文字如美玉般珍贵,暗示他对学问的热爱和书法造诣。
诗人自谦自己并非书法大家,但仍被请求书写,这看似玩笑,实则体现了对李侯的尊重。他提醒对方,即使这些只是儿戏之作,也能流传后世。最后,诗人祝愿李侯的政绩如同父母爱护百姓,无需刻意镌刻于石,口碑足以流传。
整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通过对比和比喻,展现了对友人的赞美和对高尚品德的推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