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世桃源今不在,渔郎何处问迷津
出处:《雨夜自感二首 其一》
清末民国初 · 潘榕
乱离况味已酸辛,羁此经年倍怆神。
有母未承归养志,无钱难作遂初人。
一篙烟水萦乡梦,四野风沙卷战尘。
避世桃源今不在,渔郎何处问迷津。
有母未承归养志,无钱难作遂初人。
一篙烟水萦乡梦,四野风沙卷战尘。
避世桃源今不在,渔郎何处问迷津。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身处乱世,漂泊异乡的苦楚心情。首句"乱离况味已酸辛"直接表达了诗人对社会动荡和个人遭遇的深深感慨,酸辛二字刻画出生活的艰辛和内心的痛苦。"羁此经年倍怆神"进一步强调了诗人长期在外,思乡之情与日俱增,倍感凄凉。
诗人感叹未能尽孝于母亲,"有母未承归养志"流露出对家庭责任的愧疚和无奈。"无钱难作遂初人"则揭示了现实困境,没有经济能力去追求理想,只能困顿度日。接下来的"一篙烟水萦乡梦"通过描绘烟波江面勾起无尽的乡愁,"四野风沙卷战尘"则寓言战乱不断,环境恶劣,加重了诗人的忧虑。
最后两句"避世桃源今不在,渔郎何处问迷津"借用桃花源的典故,表达对理想中安宁世界的向往,以及现实中迷失方向的迷茫。诗人以渔夫为喻,暗示自己如同在人生大海中找不到出路,充满了深深的哀愁和无奈。整体来看,这是一首情感深沉,反映社会现实和个人命运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