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坐不能眠,稍知秋夜长
出处:《明月入我牖》
宋 · 李复
明月入我牖,娟娟满衣裳。
惊风飘疏竹,凌乱舞清光。
静坐不能眠,稍知秋夜长。
却思古人书,探编开缥囊。
一读三四反,人远心茫茫。
投编出庭宇,回步影徜徉。
长空散白露,暗落点青黄。
肃肃晨气动,满地自为霜。
惊风飘疏竹,凌乱舞清光。
静坐不能眠,稍知秋夜长。
却思古人书,探编开缥囊。
一读三四反,人远心茫茫。
投编出庭宇,回步影徜徉。
长空散白露,暗落点青黄。
肃肃晨气动,满地自为霜。
拼音版原文
注释
牖:窗户。娟娟:明亮的样子。
疏竹:稀疏的竹子。
缥囊:白色的布袋,古代常用来装书信。
三四反:反复阅读。
徜徉:徘徊,漫步。
白露:夜间凝结的露珠。
青黄:泛指青草和黄色的落叶。
肃肃:形容早晨的寒气。
霜:这里指露水凝结成的霜。
翻译
明亮的月光照进我的窗户,洒满了我的衣物。突然的风吹过稀疏的竹林,竹叶随风摇曳,清光四溢。
我静静地坐着无法入睡,渐渐意识到秋夜漫长。
我思念古人的书信,打开那装着书信的白色布袋。
反复阅读,心中思绪万千,仿佛与故人遥远。
我把书信投掷出门外,回头看见自己的影子在徘徊。
高空中洒下白露,悄然落在青黄交织的草地上。
清晨的寒气开始涌动,地面仿佛被霜覆盖。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静谧的夜景图画,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捕捉了月光、风声、竹影等自然元素,将秋夜的宁静与孤寂之感传达得淋漓尽致。
"明月入我牖,娟娟满衣裳" 一句,月光透过窗棂,洒在诗人的衣服上,营造出一种清凉而温馨的氛围。"惊风飘疏竹,凌乱舞清光" 中,风吹动了稀疏的竹叶,与月光相互辉映,形成了一幅动静结合的画面。
在"静坐不能眠,稍知秋夜长" 这一句中,诗人传达出一种对秋夜漫长的感慨,同时也流露出他无法入睡的孤独与寂寞。紧接着是"却思古人书,探编开缥囊",诗人在这深夜里翻阅着古人的文字,心中充满了对往昔岁月的怀念和思考。
"一读三四反,人远心茫茫" 这句话表达了诗人阅读时的心境,书中的内容让他思绪万千,对远方的人产生了深深的牵挂。"投编出庭宇,回步影徉徉" 中,诗人的举动和内心的情感交织在一起,他将书籍放下,走到庭院中,身后的影子也似乎在跟随着他的步伐,流露出一种孤独的美。
最后几句"长空散白露,暗落点青黄。肃肃晨气动,满地自为霜" 描述了夜晚的露水渐渐凝结,天边开始出现曦光,而清晨的气息中带着一丝严寒,地面上自然形成了薄霜。这不仅是对自然景观的细致描绘,也象征着诗人内心世界的深远与寂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