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茫林霭灭,扑漉水禽惊
出处:《自妙相归将至杜浦堰舟中作》
宋 · 陆游
斜阳发东郭,初夜转西城。
寺阁疏钟动,渔村远火明。
苍茫林霭灭,扑漉水禽惊。
渐喜吾庐近,遥闻过埭声。
寺阁疏钟动,渔村远火明。
苍茫林霭灭,扑漉水禽惊。
渐喜吾庐近,遥闻过埭声。
拼音版原文
注释
斜阳:夕阳。发:升起。
东郭:东郊。
初夜:夜晚刚开始。
转:转向。
寺阁:寺庙楼阁。
疏钟:稀疏的钟声。
渔村:渔村。
远火:远处的灯火。
苍茫:昏暗。
林霭:树林中的雾气。
扑漉:湿漉漉的。
水禽:水鸟。
渐喜:渐渐欢喜。
吾庐:我的房子。
过埭声:渡桥的声音。
翻译
夕阳从东郊升起,夜晚逐渐转向西城。寺庙楼阁上传来稀疏的钟声,远处渔村的灯火闪烁。
昏暗的树林中雾气消散,水鸟因响动而受惊。
我渐渐欢喜,因为我的房子靠近,能听到渡桥的声音。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乘舟归家途中的景象。"斜阳发东郭"写日落时分,船从东郊启程;"初夜转西城"则暗示夜幕降临,航向逐渐转向西方。"寺阁疏钟动",远处寺庙的钟声悠扬,增添了宁静的氛围;"渔村远火明",渔村的灯火在黑夜中闪烁,显现出人间烟火气。
"苍茫林霭灭",树林与暮霭交织,景色变得模糊而深沉;"扑漉水禽惊",水鸟因船只经过而受惊,动态生动。最后两句"渐喜吾庐近,遥闻过埭声"表达了诗人接近家乡的喜悦,能听到渡口的嘈杂声,那是熟悉而亲切的乡音。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时间推移和空间转换,展现了诗人归乡路上的所见所感,情感真挚,画面生动,富有诗意。陆游的笔触细腻,展现了他对家乡的深深眷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