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处江关锁,风涛阻客愁
出处:《送柳秀才往连州看弟》
唐 · 马戴
离人非逆旅,有弟谪连州。
楚雨沾猿暮,湘云拂雁秋。
蒹葭行广泽,星月棹寒流。
何处江关锁,风涛阻客愁。
楚雨沾猿暮,湘云拂雁秋。
蒹葭行广泽,星月棹寒流。
何处江关锁,风涛阻客愁。
拼音版原文
注释
离人:离开的人,这里指诗人自己或他人。非:不是。
逆旅:旅途中的旅馆,比喻人生旅途中的暂居之处,这里指过客。
有弟:我的弟弟。
谪:被贬官降职。
连州:古地名,在今中国广东省境内,这里特指弟弟被贬之地。
楚雨:楚地的雨,楚地泛指长江中下游地区,此处借指南方多雨的景象。
沾:打湿,沾湿。
猿:猿猴,常用于文学中表达哀伤情绪。
暮:傍晚,夜晚。
湘云:湘江上的云,湘江位于湖南,常与哀愁相连。
拂:轻轻掠过。
雁秋:秋天的大雁,雁南飞象征离别。
蒹葭:芦苇,常用以形容水边的景象。
行:行走,此处指穿过。
广泽:广阔的沼泽地带。
星月:星星和月亮,描绘夜晚景象。
棹:划船的桨,这里代指划船。
寒流:寒冷的水流。
何处:哪里。
江关:江边的关卡,泛指行路的障碍。
锁:封锁,阻挡。
风涛:风浪,风和波涛,比喻旅途中的困难和阻碍。
阻:阻碍。
客愁:旅客的忧愁,远离家乡的愁绪。
翻译
离别的并非只是过客,还有弟弟被贬谪到了连州。楚地的雨沾湿了夜晚的猿猴,湘江的云轻轻擦过秋天的大雁。
在广阔的沼泽中行走于芦苇丛中,星光月色下划桨穿越寒冷的水流。
哪里的江边关卡被锁住,风浪阻碍着旅客的忧愁。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马戴所作,名为《送柳秀才往连州看弟》。诗中流露出浓郁的离别之情和对远方兄弟深切的牵挂。
"离人非逆旅,有弟谪连州。" 这两句开篇即设定了主题,表明出行并非因不得已而发生,而是因为有亲人的缘故,特别是要去看望在连州的兄弟,这种关心之情溢于言表。
"楚雨沾猿暮,湘云拂雁秋。" 这两句描绘了行者所经历的自然景象和季节感受。楚地的细雨如同湿润了树梢上的猿猴,而湘江的云彩轻拂过雁鸣声中的秋意,通过这些细腻的笔触,诗人传达了一种淡淡的忧郁和对远方所思之人的关切。
"蒹葭行广泽,星月棹寒流。" 这两句则进一步描绘了旅途中的荒凉与自然景观。蒹葭(一种水生植物)在宽广的沼泽中生长,而夜晚的星光和月亮映照着河流中的清冷之水,增添了一份孤独和凄清。
"何处江关锁,风涛阻客愁。" 最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于旅途中所遇到的自然障碍的感受,以及这种障碍给行者带来的忧虑之情。江关(河流的险要之地)被锁住,可能是由于风涛(大风激起的波涛)使得水位上涨,从而阻挡了客人的去路,这不仅是对旅途困难的一种写实,也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忧愁。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和情感的真切抒发,展现了一幅离别之情与自然景象交织的画面,同时也透露了诗人对兄弟深厚的情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