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求黄口饫,焉问丹穴饥
出处:《送知和州杜驾部》
宋 · 梅尧臣
桐花欲开时,群噣争哺儿。
但求黄口饫,焉问丹穴饥。
常山有四鸟,将飞昔已悲。
中间忽殒逝,岂得安其枝。
一饮必屡顾,每啄必迟迟。
今朝竟矫翼,去向江之湄。
衔芹不自食,欲遗孤与雌。
此义实已重,莫为枭所嗤。
世俗多嫌忌,我胡为此诗。
此诗美孝悌,持赠杜挺之。
但求黄口饫,焉问丹穴饥。
常山有四鸟,将飞昔已悲。
中间忽殒逝,岂得安其枝。
一饮必屡顾,每啄必迟迟。
今朝竟矫翼,去向江之湄。
衔芹不自食,欲遗孤与雌。
此义实已重,莫为枭所嗤。
世俗多嫌忌,我胡为此诗。
此诗美孝悌,持赠杜挺之。
拼音版原文
注释
桐花:梧桐树的花朵。群噣:众多鸟喙。
黄口:雏鸟。
丹穴:红色的鸟巢。
常山:古代地名,此处泛指山。
殒逝:死亡。
矫翼:展翅。
江之湄:江边。
衔芹:叼着芹菜。
枭:一种凶猛的鸟。
嫌忌:嫌弃和忌妒。
杜挺之:诗人杜挺之,可能是赠诗的对象。
翻译
当桐花即将绽放的时候,鸟儿们争相喂养雏鸟。只求雏鸟饱食,哪里还顾及母鸟是否饥饿。
常山有四种鸟,它们在飞翔前就已感到悲伤。
其中一只突然离世,怎能安然栖息于枝头。
每次饮水都要回头看看,每次啄食都显得迟疑。
今天它终于展翅高飞,向着江边的方向离去。
它叼着芹菜自己不吃,想要留给它的伴侣和孩子。
这种行为意义重大,不应被凶猛的枭鸟嘲笑。
世俗之人多有偏见,我为何写下这首诗。
这是赞美孝顺和友爱的诗,赠予杜挺之先生。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的《送知和州杜驾部》,通过对桐花喂雏鸟的生动描绘,寄寓了对杜挺之孝悌精神的赞美。诗中以桐花盛开时节,群鸟争相喂养雏鸟的情景,象征杜挺之对家庭的关爱和责任。他虽身处外任,却心系家人,甚至牺牲自己的口粮,将食物留给妻儿。这种深情厚意如同常山四鸟中的某一只,虽然面临离别,仍不忘亲情,表现出高尚的道德情操。
诗中“一饮必屡顾,每啄必迟迟”形象地刻画了杜挺之一片深情,而“衔芹不自食,欲遗孤与雌”更是直接表达了他对家人的无私奉献。最后,诗人强调这种孝悌之义重于泰山,不应被世俗的嫌忌所轻视,以此诗来表彰杜挺之的美德,并希望他能坚守这份仁爱之心。
整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通过自然景象寄寓人情,是一首富有深意的送别诗,体现了梅尧臣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对孝悌美德的推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