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屏藤格径森疏,阑外蔬畦十亩馀
出处:《雨中坐方平弟旃檀馆即事》
明 · 袁宏道
柏屏藤格径森疏,阑外蔬畦十亩馀。
坐客始闻烹水法,高人时有乞花书。
瓶中熟结香尤老,雨后山茶韵不如。
本欲死心无可死,烂红堆里话清虚。
坐客始闻烹水法,高人时有乞花书。
瓶中熟结香尤老,雨后山茶韵不如。
本欲死心无可死,烂红堆里话清虚。
鉴赏
此诗描绘了在雨中与友人在旃檀馆内闲坐的情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共融。首句“柏屏藤格径森疏”,以“柏屏”和“藤格”营造出幽静雅致的环境氛围,“森疏”二字则生动地描绘了树木枝叶繁茂、错落有致的景象。接着,“阑外蔬畦十亩馀”一句,将视线从高大的树木转向下方的菜园,展现出一片生机勃勃的田园风光。
“坐客始闻烹水法,高人时有乞花书”两句,不仅体现了主人对生活情趣的追求,也暗示了来访者之间的深厚友谊。烹水法,指的是煮茶之法,而“高人”在此处可能是指懂得品茗、赏花的雅士,他们之间的交流充满了文化气息。
“瓶中熟结香尤老,雨后山茶韵不如”两句,进一步深化了对自然美的赞美。瓶中的香料经过长时间的熟化,香气更加浓郁;而雨后的山茶花,虽然美丽,却不及那瓶中香料的持久韵味。这里运用对比手法,表达了对自然与人工制品之间微妙差别的感悟。
最后,“本欲死心无可死,烂红堆里话清虚”两句,以一种超脱世俗的心态,表达了诗人对内心世界的探索与追求。在烂漫的红花之中,诗人与友人谈论着清静与虚空,似乎在寻求心灵的宁静与解脱。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日常生活细节以及人物情感的细腻描绘,展现了明代文人对于生活美学的独特理解和追求,同时也流露出对自然与人文和谐共生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