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岁兵戈息,山民幸有秋
出处:《和李宪使 其二》
宋 · 吴泳
比岁兵戈息,山民幸有秋。
麦畦翻雨种,瓜圃带霜收。
墐户夕熏鼠,荷蓑晨饭牛。
使家廉到骨,清议在锄耰。
麦畦翻雨种,瓜圃带霜收。
墐户夕熏鼠,荷蓑晨饭牛。
使家廉到骨,清议在锄耰。
注释
比岁:近年来。兵戈:战争。
息:停止。
山民:山区居民。
幸:有幸。
秋:秋天。
麦畦:麦田。
翻雨种:雨后翻土播种。
瓜圃:瓜地。
带霜收:带着霜露收割。
墐户:关门。
夕熏鼠:傍晚熏烟驱鼠。
荷蓑:披着蓑衣。
晨饭牛:清晨喂牛。
使家:农户。
廉到骨:清贫至极。
清议:公正的评价。
锄耰:农具,如锄头和耰(yōu)。
翻译
近年来战事停止,山里的百姓有幸享受秋天的安宁。雨后麦田翻土播种,瓜园带着霜露收割。
傍晚关门时熏烟赶鼠,清晨披蓑衣喂牛。
农户生活清贫至骨,公正的评价来自农具间的讨论。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和平的农村景象。"比岁兵戈息"表明战乱已经结束,社会恢复了安宁。"山民幸有秋"则是对这个和平时期的感慨,因为在古代,秋天意味着丰收,对于靠农业为生的山区居民来说尤其重要。
"麦畦翻雨种,瓜圃带霜收"具体描述了农事活动。春天播种麦子时需要适当的降雨,而到了秋季,瓜果即便在轻微的霜冻中成熟,显示出农业生产的周期和顺利。
接下来的两句则描绘了农户的生活景象。"墐户夕熏鼠"说明家家户户晚上都在用烟熏鼠,以防止夜间啮食庄稼;"荷蓑晨饭牛"则形象地展现了清晨牛只被简单束缚,等待着耕田。
最后两句"使家廉到骨,清议在锄耰"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生活的同情和理解。"使家廉到骨"指的是家庭经济困难,到了骨头都要省下来的地步;"清议在锄耰"则是说即便如此艰难的生活中,人们依然保持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整首诗通过平实的语言和细腻的情感描绘,展现了农村生活的艰辛与美好,以及诗人对人民生活的深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