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来休见问,非尔识于于
出处:《杳杳堂》
宋 · 文同
杳杳堂何者,余常此养愚。
放身依曲几,忘虑若枯株。
庄老题书册,乔松列画图。
客来休见问,非尔识于于。
放身依曲几,忘虑若枯株。
庄老题书册,乔松列画图。
客来休见问,非尔识于于。
拼音版原文
注释
杳杳:形容深远或幽暗。堂:厅堂。
养愚:修养愚拙之心,指修身养性。
放身:放松身心。
曲几:弯曲的矮桌。
忘虑:忘记忧虑。
枯株:枯死的树木,比喻无生机的状态。
庄老:指庄子和老子,道家代表人物。
题书册:在书籍上题写感悟。
乔松:高大的松树。
画图:绘画作品。
客来:客人来访。
休见问:不必询问。
识于于:理解深刻,这里指领悟到深层的智慧。
翻译
那幽深的堂屋究竟是哪里,我常常在这里修身养性。让身心放松倚靠在弯曲的矮桌旁,忘却忧虑如同枯木一般无思无想。
在庄子和老子的书籍上写下心得,书房中还挂着高大的松树画作。
客人来了不必多问,这些不是你们能理解的智慧。
鉴赏
诗中“杳杳堂何者”一句,通过设问的方式,引出对“杳杳堂”的描绘和情感寄托。这里的“杳杳”二字,形容一个幽静、深远之所,可能是作者心目中的一处理想空间。
接下来的“余常此养愚”,表达了诗人在这个地方进行自我修养和反思的心境。"放身依曲几,忘虑若枯株"则生动地展现了诗人的悠闲生活和心态,他将身体依偎在弯曲的桌案上,就像是一棵失去了生命力的枯树一样,没有烦恼和忧虑。
“庄老题书册,乔松列画图”一句,不仅展示了诗人对道家哲学的崇尚,还透露出他与自然的融合。"庄老"指的是庄子,这里的“题书册”可能是指在书册上记载或传抄庄子的智慧。"乔松列画图"则描绘了一幅诗人在高大的松树下作画的情景,显示了诗人与自然的亲密关系以及他对艺术的追求。
最后,“客来休见问,非尔识于于”表达了诗人的清高自许和一种超然世外的态度。这里的“客来”指的是来访者,而“休见问”则意味着诗人不愿意与外界交流,他只希望保持自己的世界,不被打扰。
总体而言,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士或文人的退隐生活,他们追求心灵的宁静和艺术的享受,同时也表现了他们对世俗纷争的超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