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去未回时,飘飘正堪望
出处:《宴湖上亭作》
唐 · 元结
广亭盖小湖,湖亭实清旷。
轩窗幽水石,怪异尤难状。
石尊能寒酒,寒水宜初涨。
岸曲坐客稀,杯浮上摇漾。
远水入帘幕,淅沥吹酒舫。
欲去未回时,飘飘正堪望。
酣兴思共醉,促酒更相向。
舫去若惊凫,溶瀛满湖浪。
朝来暮忘返,暮归独惆怅。
谁肯爱林泉,从吾老湖上。
轩窗幽水石,怪异尤难状。
石尊能寒酒,寒水宜初涨。
岸曲坐客稀,杯浮上摇漾。
远水入帘幕,淅沥吹酒舫。
欲去未回时,飘飘正堪望。
酣兴思共醉,促酒更相向。
舫去若惊凫,溶瀛满湖浪。
朝来暮忘返,暮归独惆怅。
谁肯爱林泉,从吾老湖上。
拼音版原文
注释
广亭:广阔的亭子。盖:覆盖。
小湖:小型的湖泊。
湖亭:位于湖上的亭子。
清旷:清新而开阔。
轩窗:高大的窗户。
幽:幽静。
水石:指水边的石头。
怪异:奇特,不同寻常。
状:形容。
石尊:石制的酒器。
寒酒:使酒保持凉爽。
寒水:冷的水。
初涨:刚刚上涨。
岸曲:岸边弯曲的地方。
坐客:坐着的客人。
稀:稀少。
杯浮:酒杯漂浮。
摇漾:摇晃波动。
远水:远处的水面。
帘幕:窗帘或帷幕,这里比喻水面的波纹。
淅沥:象声词,形容雨声或水声。
酒舫:装有酒的船。
欲去:想离开。
未回:没有回去。
飘飘:轻盈的样子。
堪望:适合远眺。
酣兴:酒兴正浓。
共醉:一起喝醉。
促酒:劝酒,加快饮酒。
相向:面对面,互相靠近。
舫去:船离开。
惊凫:受惊的野鸭。
溶瀛:形容水波荡漾的样子,这里可能指波光粼粼的湖面。
朝来暮忘返:早晨来此傍晚忘记回去。
暮归:夜晚回去。
惆怅:忧郁,失意。
谁肯:谁愿意。
爱林泉:喜爱山林和清泉。
从吾:跟随我。
老湖上:在湖边终老。
翻译
广阔的亭子覆盖在小湖之上,湖与亭实在清雅空旷。门窗隐于幽深的水石之间,那奇特不凡难以形容。
石制酒尊能让酒保持凉爽,初涨的冷水适宜饮用。
弯曲的岸边客人稀少,杯中酒浮动摇曳。
远处的水仿佛穿入帘幕,淅沥声吹拂着酒船。
即将离去又不舍返回的时刻,轻盈之态正适合远望。
酒兴正浓想要共醉,举杯相劝更加亲近。
船行如受惊的野鸭,湖面荡起层层波浪。
早晨来此傍晚忘归,夜晚归来独自忧伤。
谁愿意热爱这山林清泉,随我一起在湖上终老。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又不失豪迈的山水风光和宴饮景象。开篇“广亭盖小湖,湖亭实清旷”即设定了一个宏伟却不失清幽的空间,让人驻足忘返。接着“轩窗幽水石,怪异尤难状”则通过对亭中轩窗、水流和奇特岩石的描绘,展现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
诗中的饮酒之乐也别具一格,“石尊能寒酒,寒水宜初涨”表明诗人选择在清晨水涌时分饮用山间清泉冰镇的美酒,这种境界让人感到心旷神怡。而“岸曲坐客稀,杯浮上摇漾”则描绘了一个静谧的宴会场景,宾客稀少,每个人的酒杯都漂浮在水面上,随着微波摇曳。
“远水入帘幕,淅沥吹酒舫”则将远处的流水声与近处的酒舫相结合,营造出一种动静结合的意境。诗人在此环境中,心情舒畅,“欲去未回时,飘飘正堪望”表达了他不愿离去的心态,而“酣兴思共醉,促酒更相向”则展示了一种忘我之乐的宴饮状态。
然而好景不长,“舫去若惊凫,溶瀛满湖浪”中那离去的舫如同惊起的水鸟一般,使得湖面波涛汹涌,这也许预示着宴会即将结束。诗尾“朝来暮忘返,暮归独惆怅”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不舍昼夜,对湖上亭中生活的留恋之情。而最后“谁肯爱林泉,从吾老湖上”则显露出一种超脱世俗、自在湖山的生活态度,似乎在暗示着一种隐逸的生活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