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寸地虽少,充拓何有际
出处:《留耕》
明 · 谢一夔
世人遗子孙,孰不曰田地。
尺累并寸积,朝营复夕计。
曾不一再传,歘然皆弃置。
何如此一心,操存即本是。
方寸地虽少,充拓何有际。
传诸子孙子,耕之有余利。
若人达斯理,名堂寓深意。
恶小不枉为,义小罔敢弃。
五福萃厥躬,一乡称善士。
愿言慎始终,余庆被来裔。
尺累并寸积,朝营复夕计。
曾不一再传,歘然皆弃置。
何如此一心,操存即本是。
方寸地虽少,充拓何有际。
传诸子孙子,耕之有余利。
若人达斯理,名堂寓深意。
恶小不枉为,义小罔敢弃。
五福萃厥躬,一乡称善士。
愿言慎始终,余庆被来裔。
鉴赏
这首诗《留耕》由明代诗人谢一夔所作,通过对比世俗之人对子孙的馈赠与真正有价值的精神财富,表达了作者对于教育后代、传承美德的深刻见解。
首句“世人遗子孙,孰不曰田地”,开篇点出传统观念中人们常以土地作为留给后人的财富。接着,“尺累并寸积,朝营复夕计”描绘了人们为了积累财富而日夜劳作的情景,体现了对物质追求的重视。然而,“曾不一再传,歘然皆弃置”指出这种追求往往难以持久,财富最终会被遗忘或废弃,暗示了物质财富的短暂性。
“何如此一心,操存即本是”则转向精神层面,提出了一种更为持久和有价值的财富——道德修养和精神传承。作者认为,与其追求易逝的物质财富,不如培养孩子的心灵,使他们具备高尚的品德和智慧。接下来,“方寸地虽少,充拓何有际”进一步强调了精神世界的广阔与无限可能,即使在有限的空间内,也能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拓展心灵的边界。
“传诸子孙子,耕之有余利”表达了将这种精神财富传承给后代的重要性,如同耕种土地一样,能够带来丰富的收获。最后,“若人达斯理,名堂寓深意”指出理解并实践这些道理的人,不仅能在个人生活中获得幸福,还能对社会产生积极影响,成为受人尊敬的善士。
整首诗通过对比物质与精神、短暂与永恒,强调了教育后代、传承美德的价值,鼓励人们在追求物质的同时,也不忘培养心灵,为子孙留下宝贵的精神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