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然杖屦去,不爱帛书徵
出处:《赠吕光禄》
明 · 王世贞
少小事结束,薄游倾五陵。
飘然杖屦去,不爱帛书徵。
人拟白衣相,自称黔鬓僧。
雄心付磨灭,幽思削凭陵。
汗马乾坤小,雕虫岁月增。
妙能探众有,穷始向真乘。
踏尽空山锡,谁堪续日灯。
相逢但指口,吾意慕孙登。
飘然杖屦去,不爱帛书徵。
人拟白衣相,自称黔鬓僧。
雄心付磨灭,幽思削凭陵。
汗马乾坤小,雕虫岁月增。
妙能探众有,穷始向真乘。
踏尽空山锡,谁堪续日灯。
相逢但指口,吾意慕孙登。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文学家王世贞赠给友人吕光禄的作品,通过描绘吕光禄的洒脱生活和超凡追求,展现了其不拘世俗、崇尚自然的人格魅力。首联“少小事结束,薄游倾五陵”写吕光禄年轻时结束琐事,喜好游历名胜,暗示其志向不凡。接着,“飘然杖屦去,不爱帛书徵”进一步描绘他轻装简行,无意于仕途征召,表现出他的自由精神。
“人拟白衣相,自称黔鬓僧”运用典故,吕光禄以白衣相士自比,又自称黑发如僧,形象地刻画出他超脱尘俗的形象。诗人赞美他的雄心壮志虽被磨灭,但内心深处的幽思却更加深沉。“汗马乾坤小,雕虫岁月增”暗含对吕光禄在广阔天地间追求真理的敬佩,以及岁月流逝中智慧的增长。
“妙能探众有,穷始向真乘”表达了对吕光禄深入探究万物本质,即使在困厄中也坚持追求真实的赞赏。尾联“踏尽空山锡,谁堪续日灯”以空山寻宝的意象,寓意吕光禄的探索精神,而“相逢但指口,吾意慕孙登”则直接表达诗人自己对吕光禄高尚品格的仰慕,希望像古代隐士孙登那样与之交流。
整体来看,这首诗语言简洁,情感真挚,通过对吕光禄形象的塑造,传达了对超脱世俗、追求真知的高尚人格的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