昼闲松塔雨,春尽草堂烟
出处:《送僧归旧隐》
宋 · 周弼
自言归去后,只在故山边。
纱帽临溪盥,铜瓶傍水禅。
昼闲松塔雨,春尽草堂烟。
何故相抛舍,沉浮逐世缘。
纱帽临溪盥,铜瓶傍水禅。
昼闲松塔雨,春尽草堂烟。
何故相抛舍,沉浮逐世缘。
拼音版原文
注释
自言:自己说。归去:归隐。
故山:故乡的山。
纱帽:古代官员的头巾。
盥:洗手。
铜瓶:铜制的水壶或瓶子。
禅:佛教中的静思冥想。
昼闲:白天闲暇。
松塔:松树的塔状结构,指松林。
春尽:春天结束。
草堂:简朴的草屋,此处指诗人居所。
何故:为何。
抛舍:抛弃。
沉浮:沉沦或上升,比喻人生的起落。
世缘:人世间的缘分,指世俗的牵扯。
翻译
他自言说归隐后,只愿守在故乡山边。戴着纱帽在溪边洗手,铜瓶傍着流水静坐参禅。
白天悠闲听松塔淋雨声,春天结束草堂笼罩着袅袅炊烟。
为何要抛弃我,随世俗沉浮如同浮萍。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周弼所作的《送僧归旧隐》,描绘了僧人归隐山林的生活场景。首句“自言归去后,只在故山边”表达了僧人对回归自然生活的向往和决心。接下来的“纱帽临溪盥,铜瓶傍水禅”细致描绘了僧人在溪边洗涤纱帽,静心打坐的禅意生活,展现了其与山水的和谐共处。
“昼闲松塔雨,春尽草堂烟”进一步描绘了僧人的日常生活,白天在松塔下聆听雨声,春天过去时,草堂周围缭绕着淡淡的烟雾,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淡泊的氛围。最后两句“何故相抛舍,沉浮逐世缘”则流露出诗人对僧人选择远离尘世的疑问,暗示了僧人对红尘俗世的超脱态度。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僧人的隐居生活,既有对僧人生活的赞美,也透露出诗人对僧人生活方式的思考和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