樟亭驿上题诗客,一半寻为山下尘
出处:《题杭州樟亭驿》
唐 · 章孝标
樟亭驿上题诗客,一半寻为山下尘。
世事日随流水去,红花还似白头人。
世事日随流水去,红花还似白头人。
拼音版原文
注释
樟亭驿:古代驿站名,可能位于有樟树的地方。题诗客:指在驿站墙壁或石碑上题诗的人。
山下尘:比喻时间的流逝和事物的消亡。
红花:象征美好的事物,也暗示诗人年华老去。
白头人:指年老的诗人,形象地表达岁月催人老。
翻译
在樟亭驿站上题诗的客人,他们的诗作有一半随着时间流逝,化作了山下的尘土。世间的事物如同流水般日复一日消逝,而盛开的红花仿佛也映照出诗人白头的岁月。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樟亭驿中登高望远,感慨世事无常的意境。"樟亭驿上题诗客,一半寻为山下尘"表达了诗人置身于樟亭驿之上,仰望远方,却发现曾经热闹非凡的地方,如今只剩一半遗迹被埋藏在山下的尘土中。这里既有时光流逝的无奈,也蕴含着对过往荣景的怀念。
"世事日随流水去,红花还似白头人"则是诗人基于此景所生的感悟。世间万象,犹如河流不断向前,不断地流逝而去;即使美丽的红花,也只能在时间的洪流中变得像那白发老者一般,暗喻着生命的脆弱与无常。这两句诗强调了世事易逝和生命短暂的哲理,表达了诗人对光阴似箭、岁月不待人的悲哀。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以及对时间流逝的感悟,抒写出了诗人对于世事无常和生命短暂的深刻感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