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化工不自了,待子辟蓁野全文

化工不自了,待子辟蓁野

出处:《寄题徐亭
宋 · 孔武仲
清晨读君碑,如到徐亭下。
灵境犹缥缈,仙风已潇洒。
亭虽人为之,洞是天开者。
化工不自了,待子辟蓁野
徐君神骨不埃尘,疏眉秀目方青春。
穷追屡束寇贼手,幽讨却作烟霞人。
当年远祖尝浮海,采药仙山竟何在。
君今复探山中奇,潭潭六室世未知。
呜呼安得此亭此洞在吾乡,庐岳自此增辉光。

注释

清晨:早晨。
君碑:你的碑文。
徐亭:一个地方名。
灵境:神圣的景象。
缥缈:虚无飘渺。
仙风:仙人的风度。
化工:造物主的工程。
蓁野:荒野。
埃尘:尘埃。
疏眉:稀疏的眉毛。
幽讨:深入险境的探索。
烟霞人:隐士。
远祖:祖先。
浮海:漂洋过海。
潭潭六室:深潭六室,可能指神秘的洞穴。
庐岳:庐山。
增辉光:增添光彩。

翻译

清晨阅读你的碑文,仿佛置身于徐亭之下。
那神圣的景象依然虚无飘渺,仙人的风范已然潇洒自如。
虽然亭子是人造的,但洞穴却是大自然的杰作。
造物主的工程尚未完成,等待你去开辟这荒野。
徐君的灵魂清纯不染尘埃,双眉疏朗眼神明亮正值青春。
他穷追猛打敌人,也曾深入险境,如今却成了隐逸的仙人。
他的祖先曾漂洋过海寻找仙药,那些仙山如今何处寻觅?
而今你又探索山中的奇景,那深潭六室世人皆不知。
哎,怎能让这样的亭子和洞穴出现在我的家乡,庐山从此会更加光彩照人。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孔武仲的《寄题徐亭》,是一首表达对自然美景和仙风道骨之人的赞美与向往的诗篇。

诗的开头“清晨读君碑,如到徐亭下”,通过读碑来到了徐亭的环境中,感受到一种超凡脱俗的气息。紧接着,“灵境犹缥缈,仙风已潇洒”描绘了一幅迷离而又神秘的画面,传递出诗人对这片土地及其精神氛围的深刻感受。

接下来的“亭虽人为之,洞是天开者”,表明了徐亭虽然是由人工建造,但其背后的自然洞穴却是天然生成,这不仅展现了人类与大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也揭示了诗人对自然之神圣不可触及的敬畏。

“化工不自了,待子辟蓁野”则是对徐亭主人徐君的赞誉,认为其修炼成仙的功夫已经到达了一种自然而然、无需刻意去求的境界。紧接着,“徐君神骨不埃尘,疏眉秀目方青春”,通过形容徐君的外貌和气质,进一步强调了他超凡脱俗的一面。

“穷追屡束寇贼手,幽讨却作烟霞人”这一句,则是对徐君不仅在物质世界中有所作为,在精神层面也能达到与仙境相通的高度评价。诗人通过这种描述,表达了自己对于那位能够超脱世俗、追求更高境界之人的无限向往。

随后,“当年远祖尝浮海,采药仙山竟何在”则是诗人对自己的家族历史进行回顾,提到远祖曾经漂泊海外、寻找仙药的壮举。这样的描述不仅增加了诗歌的情感厚度,也让读者感到一种超越时空的神秘力量。

“君今复探山中奇,潭潭六室世未知”则是对徐君现状的一种赞美,表明他如今又在探寻山中的奇异之处,这些地方甚至连世人都未曾发现。这样的描写既展现了徐君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也让诗歌增添了一层神秘色彩。

最后,“呜呼安得此亭此洞在吾乡,庐岳自此增辉光”则是对徐亭及其背后山洞所在地的一种赞美与庆幸。诗人感叹能有这样一处仙境般的地方存在于自己的家乡中,这对于整个庐岳地区来说,都是一种荣耀和光彩的增加。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徐亭及其主人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之美、精神之高的深刻理解和无限赞叹,同时也透露出诗人自己对于超凡脱俗境界的向往与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