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当与作少陵诗,或自与君拈秃笔
梦回疏影在东窗,惊怪霜枝连夜发。
生成变坏一弹指,乃知造物初无物。
古来画师非俗士,妙想实与诗同出。
龙眠居士本诗人,能使龙池飞霹雳。
君虽不作丹青手,诗眼亦自工识拔。
龙眠胸中有千驷,不独画肉兼画骨。
但当与作少陵诗,或自与君拈秃笔。
东南山水相招呼,万象入我摩尼珠。
尽将书画散朋友,独与长铗归来乎。
拼音版原文
注释
天公:自然界的天。水墨:水墨画。
奇绝:奇特而绝美。
疏影:稀疏的影子。
霜枝:结霜的树枝。
发:绽放。
变坏:变化无常。
一弹指:极短的时间。
初无物:没有固定形态。
画师:画家。
俗士:普通人。
妙想:奇妙的构思。
龙眠居士:画家名。
诗人:文学家。
霹雳:雷电。
丹青手:擅长绘画的人。
诗眼:对诗歌和艺术的敏锐洞察力。
千驷:形容丰富的想象力。
画肉兼画骨:描绘形象生动且深入本质。
少陵诗:指杜甫的诗。
秃笔:秃头的笔,比喻老练的笔法。
万象:万物。
摩尼珠:佛教中的宝珠,象征智慧。
长铗:古代剑的别称,这里指归隐之意。
归来:回归。
翻译
天空如水墨画般奇特绝美,描绘着瘦竹和枯松映照的残月。梦醒时分,稀疏的竹影映在东窗,令我惊讶的是,霜枝竟在夜晚悄然绽放。
世事瞬息万变,如同弹指一挥间,才明白造物之初并无定形。
自古以来,画家都不是平凡人,他们的奇妙构思与诗歌创作同样源自灵感。
龙眠居士本就是诗人,他的画能让龙池中的雷电飞舞。
你虽然不是绘画高手,但诗的鉴赏力却极高,能独具慧眼。
龙眠居士胸中藏有千种马匹,他的画作不仅描绘皮肉,更触及灵魂。
让我们一起创作杜甫那样的诗篇,或者你我执笔共绘一幅画。
东南的山水仿佛在呼唤我,万物皆可入我画中,如摩尼珠般包容。
我愿将书画赠予朋友,只留下自己,带着长剑回归孤独。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文学巨匠苏轼的作品,名为《次韵吴传正枯木歌》。苏轼在诗中展示了他对画作深刻的理解和鉴赏。
"天公水墨自奇绝,瘦竹枯松写残月。"
这两句描绘了一幅画作中的意境,"天公水墨"指的是自然而然的笔触,"瘦竹枯松"则是画中的主题,通过这些元素来表达一种超凡脱俗的艺术境界。
"梦回疏影在东窗,惊怪霜枝连夜发。"
这里描述了诗人对画作的感受,如同梦中偶见,画中的景象清晰可见,即便是在寒冷的夜晚,树木也能绽放出生命力。
"生成变坏一弹指,乃知造物初无物。"
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于艺术创作和自然规律的深刻理解,认为万事万物都在不断变化中,而这种变化本身就是一种虚幻,没有固定不变的事物。
"古来画师非俗士,妙想实与诗同出。"
这里强调了画家与普通人不同的创作灵感,他们的构思和诗人的想象来源相同,都来自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想象力。
"龙眠居士本诗人,能使龙池飞霹雳。"
这句话指的是画师不仅擅长绘画,而且也是位诗人,可以通过笔触引发如同雷鸣般的震撼效果。
"君虽不作丹青手,诗眼亦自工识拔。"
这里赞扬了画家的才华,即使他没有亲自动手绘画,但他的诗意和审美眼光也是非常高超,可以发现并欣赏优秀的作品。
"龙眠胸中有千驷,不独画肉兼画骨。"
这句话进一步肯定了画师的才能,他不仅能够描绘事物的表象,还能深入捕捉其内在精神和结构。
"但当与作少陵诗,或自与君拈秃笔。"
这里提到了唐代诗人杜甫(即少陵),暗示画师在艺术上的造诣相当于那位伟大的诗人,或许他自己也会偶尔拿起笔来创作。
"东南山水相招呼,万象入我摩尼珠。"
这两句描绘了一种境界,诗中提到的山水景色都在召唤着画师,而所有的景象都被包含在一个名为“摩尼珠”的艺术世界之中。
"尽将书画散朋友,独与长铗归来乎。"
最后一句表达了诗人对于友情和艺术传承的珍视,他愿意将自己的学问和技艺分享给朋友,但最终他只能带着自己的笔墨回归自然。这也反映出苏轼对个人精神追求与文化传承之间微妙关系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