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超幻境,谁与付真筌
出处:《送升师行》
宋 · 黄裳
得道无馀事,游方有几年。
如何超幻境,谁与付真筌。
初祖昔曾诀,赵州今已仙。
进修方且学,拂荡未须传。
归去南山好,休休更说禅。
如何超幻境,谁与付真筌。
初祖昔曾诀,赵州今已仙。
进修方且学,拂荡未须传。
归去南山好,休休更说禅。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黄裳所作的《送升师行》。诗中以“得道无馀事”开篇,表达了对修行者追求精神境界的肯定,认为达到道的境界后,世间一切皆可放下,无需过多的物质追求。接着,“游方有几年”则暗示了修行之路的漫长和艰辛。
“如何超幻境,谁与付真筌。”这两句进一步阐述了修行者面对的挑战——如何超越虚幻的世界,找到真正的道路。这里的“幻境”象征着世俗的迷惑与诱惑,“真筌”则是指通向真理的道路或方法。诗人在此提出了一个深奥的问题,即在纷繁复杂的世间如何寻找到指引自己走向真理的正确路径。
“初祖昔曾诀,赵州今已仙。”这里引用了佛教中的典故,初祖指的是佛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赵州则是指赵州从谂禅师,他们都是佛教史上著名的高僧。这两句话通过历史人物的典故,表达了对前辈高僧智慧与成就的敬仰,同时也暗示了修行者应当学习前人的智慧,以指导自己的修行之路。
“进修方且学,拂荡未须传。”这两句强调了修行的过程是一个持续学习和自我提升的过程,而并非一蹴而就。同时,也提醒读者在修行的过程中,不应急于传播自己的见解,而是要先深入理解并实践。
最后,“归去南山好,休休更说禅。”诗人以自然界的山林为喻,鼓励修行者回归自然,享受宁静的生活,同时也暗示了在修行的道路上,保持内心的平静与和谐最为重要。整首诗通过对修行过程的描绘,表达了对精神追求的深刻思考和对自然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