榱崩侨将压,子产空悽叹
出处:《海藏楼杂诗 其十五》
清末近现代初 · 郑孝胥
合群时未来,众势苦易散。
相安三百年,可虑在满汉。
外族方侵凌,万钧系一线。
幸君毋绝之,失手且糜烂。
汉存满自安,其意岂好叛?谁令走胡越,迫之乃惊窜。
惜哉无大臣,独立济时难。
榱崩侨将压,子产空悽叹。
相安三百年,可虑在满汉。
外族方侵凌,万钧系一线。
幸君毋绝之,失手且糜烂。
汉存满自安,其意岂好叛?谁令走胡越,迫之乃惊窜。
惜哉无大臣,独立济时难。
榱崩侨将压,子产空悽叹。
鉴赏
这首诗反映了清朝末年社会动荡不安的局势。诗人以“合群时未来,众势苦易散”开篇,暗示了国家团结面临破裂的危机。他担忧的是满汉之间的矛盾可能导致国家分裂,外部列强的侵略压力又如同千钧重担,使得局势危如累卵。“幸君毋绝之,失手且糜烂”表达了对统治者决策失误可能带来灾难的忧虑。
接下来,诗人指出满族与汉族的共生共存对于稳定至关重要,“汉存满自安”,满族统治下的和平并非出于叛逆之心,而是相互依赖的结果。然而,外部压力和内部矛盾导致汉人被迫流离失所,“谁令走胡越,迫之乃惊窜”,这揭示了社会动荡的根源。
最后,诗人感叹缺乏能担当重任的大臣,无法在关键时刻力挽狂澜,“榱崩侨将压,子产空悽叹”,暗喻国家栋梁之才的缺失,使得子产(春秋时期郑国贤相)般的贤能也无法施展,只能徒然叹息。
整首诗通过历史典故和比喻,表达了对清朝末期社会动荡和统治危机的深刻忧虑,以及对贤能领导的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