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不教秀色流华屋,只放疏阴覆讲台全文

不教秀色流华屋,只放疏阴覆讲台

坛畔苍松缀紫苔,远公曾记昔年栽。
不教秀色流华屋,只放疏阴覆讲台
愁为石化将鳞去,喜作涛鸣杂梵来。
却忆吴山五千树,寸秧尽是老龙材。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香山寺中一株苍松的景象与寓意。诗人以“坛畔苍松缀紫苔”开篇,生动地勾勒出松树生长于寺庙之旁,苔藓点缀其上的情景,既展现了自然之美,也暗示了古刹的悠久历史。

接着,“远公曾记昔年栽”,借用了东晋高僧慧远的故事,表达了对过去岁月的追忆,以及对松树由来已久的敬仰之情。诗人通过这一句,巧妙地将历史人物与自然景观联系起来,增添了诗歌的文化内涵。

“不教秀色流华屋,只放疏阴覆讲台”,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松树的形态与功能。它不仅以其秀丽的景色装点着寺庙,更为僧人们的讲经活动提供了遮荫,体现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共存。

“愁为石化将鳞去,喜作涛鸣杂梵来”,这两句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赋予松树以情感,表达了一种既忧愁又喜悦的情绪。忧愁的是担心美好的事物会消失,喜悦的是松树与佛教文化的交融,仿佛自然界的波涛与僧侣的梵音相互交织,共同构成了寺庙独有的氛围。

最后,“却忆吴山五千树,寸秧尽是老龙材”,诗人回忆起吴山的树木,表达了对大自然无尽宝藏的赞叹。这里的“寸秧”与“老龙材”的对比,既是对自然界生命力的赞美,也是对时间流逝、万物更迭的感慨。

整首诗通过对香山寺中一株苍松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自然与人文、历史与现实的深刻融合,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以及对生命哲理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