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磬风中袅,孤灯雪后青
出处:《观台》
宋 · 苏轼
三界无所住,一台聊自宁。
尘劳付白骨,寂照起黄庭。
残磬风中袅,孤灯雪后青。
须防童子戏,投瓦犯清泠。
尘劳付白骨,寂照起黄庭。
残磬风中袅,孤灯雪后青。
须防童子戏,投瓦犯清泠。
拼音版原文
注释
三界:世间万物。无所住:无定所。
一台:内心。
聊自宁:求得安宁。
尘劳:世俗劳苦。
白骨:象征生命的消逝。
寂照:静心照见。
黄庭:内在的精神世界。
残磬:破旧的磬。
袅:摇曳。
孤灯:孤独的灯火。
雪后青:雪后的清冷之色。
须防:必须提防。
童子戏:孩童的顽皮游戏。
投瓦:投掷瓦片。
清泠:清净、宁静。
翻译
世间万物无定所,我只求内心安宁。世俗劳苦化为白骨,静心照见内在世界。
破旧的磬声在风中摇曳,孤独的灯火在雪后更显清冷。
要提防孩童的顽皮,他们可能会投掷瓦片打破这份宁静。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文学家、书画家苏轼的作品,名为《观台》。从内容上看,这是一首表达出世离俗思想和高远志趣的诗句。
"三界无所住,一台聊自宁。" 这两句表明诗人对世间纷争、尘世烦恼已经看破,心中只有超然物外的一座虚空台观,可以让自己得到片刻的安宁。
"尘劳付白骨,寂照起黄庭。" 这里写的是将尘世的辛劳和烦恼都交给了白骨,即死亡,将心灵的光芒寄托在道家的黄庭之上,追求精神上的解脱和升华。
"残磬风中袅,孤灯雪后青。" 这两句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独立自处的情景,残磬即残余的磬石,用来比喻诗人在尘世中的孤独与坚守;而“孤灯雪后青”则是形容夜深人静之时,那盏孤灯依旧坚持着光明,象征着不屈不挠的精神状态。
"须防童子戏,投瓦犯清泠。" 这两句警示诗人要时刻提防外界的干扰和世俗的诱惑,如同儿童的玩耍不可小觑一样,任何轻率的行动都可能打破内心的平静。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对比世间与超脱、尘劳与清净等主题,表达了诗人追求精神自由和内在宁静的心境。它不仅展示了苏轼深厚的文学功底,更体现出他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个人情感的丰富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