扣舷浩歌望箕尾,古人去去难再逢
出处:《题何廷礼监簿济川图》
明 · 苏葵
乾坤万丈谁为工,千古开阖罗纤洪。
龙眠巧思小收拾,但见长江浲洞群山雄。
苍烟两岸飞鸟没,丹崖百丈悬寒松。
何人山下弄舟楫,不道舟楫藏胸中。
扣舷浩歌望箕尾,古人去去难再逢。
题诗未尽济川景,万事一笑凭天风。
龙眠巧思小收拾,但见长江浲洞群山雄。
苍烟两岸飞鸟没,丹崖百丈悬寒松。
何人山下弄舟楫,不道舟楫藏胸中。
扣舷浩歌望箕尾,古人去去难再逢。
题诗未尽济川景,万事一笑凭天风。
鉴赏
这首诗由明代诗人苏葵所作,名为《题何廷礼监簿济川图》。诗中描绘了一幅壮丽的山水画卷,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大自然的雄伟与壮丽。
首句“乾坤万丈谁为工,千古开阖罗纤洪”以天地万物为背景,提出一个深邃的问题:如此宏大的自然景观,究竟是谁的匠心之作?接着,“龙眠巧思小收拾,但见长江漴洞群山雄”描绘了画家巧妙地将山水之精华浓缩于画布之上,只见长江曲折蜿蜒,群山巍峨壮观。
“苍烟两岸飞鸟没,丹崖百丈悬寒松”两句进一步渲染了画面的氛围,苍茫的烟雾笼罩着两岸,飞鸟在烟雾中若隐若现;而远处的丹崖上,挺立着一株株寒松,显得格外坚韧。接下来,“何人山下弄舟楫,不道舟楫藏胸中”则转向对人的描绘,似乎有人在山下划船,却仿佛那船已在心中荡漾,表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境。
“扣舷浩歌望箕尾,古人去去难再逢”描绘了划船者在船上放声歌唱,目光投向遥远的星河(箕尾),表达了对古代贤者的怀念之情,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最后,“题诗未尽济川景,万事一笑凭天风”总结全诗,诗人感叹自己的诗篇未能完全捕捉到济川的美景,但面对世间万事,只需一笑,便足以寄托心中的洒脱与豁达。
整首诗通过对山水、人物及情感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深刻感悟和对生活的独特见解,语言流畅,意境深远,是一首富有哲理意味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