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于僻寺难为隐,人在扁舟未是闲
出处:《西湖寿星院明远堂》
宋 · 苏轼
十年不向此凭栏,景象依然一望间。
龙蜃吐云天入水,楼台倒影日衔山。
僧于僻寺难为隐,人在扁舟未是闲。
孤鹤似寻和靖宅,盘空飞去复飞还。
龙蜃吐云天入水,楼台倒影日衔山。
僧于僻寺难为隐,人在扁舟未是闲。
孤鹤似寻和靖宅,盘空飞去复飞还。
拼音版原文
注释
十年:多年。凭栏:倚靠栏杆眺望。
依然:依旧。
龙蜃:海市蜃楼。
楼台:楼阁。
日衔山:太阳落在山后。
僻寺:偏远的寺庙。
隐:隐居。
扁舟:小船。
闲:闲暇。
和靖:苏轼的号,这里指苏轼。
宅:居所。
盘空:在空中盘旋。
翻译
我已十年没有站在这里远眺,但眼前的景色依旧如昔。海市蜃楼中的云雾仿佛将天空和水面相连,楼阁的倒影映在日落的山峦之间。
寺庙里的僧人难以真正隐居,即使在小船上的人也并非无所事事。
孤独的白鹤似乎在寻找苏东坡(和靖)的居所,它在空中盘旋,飞去又飞回。
鉴赏
诗人在这首作品中通过对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时间流逝和自然美景的深切感悟。开篇“十年不向此凭栏”一句,就点明了时间的长久和个人经历的变迁,但“景象依然一望间”则显示出自然之美超越了时间的影响,依旧如故。
接着,“龙蜃吐云天入水”描绘了一幅壮丽的山水画卷,其中“龙蜃”指的是山峰的形状,而“吐云”则是对云气盈空景象的生动写照。紧接着“楼台倒影日衔山”,通过反射在水中的楼台和阳光与山峦的交错,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之美的细腻感受。
然而,在这宁静的自然画卷中,人类活动的场景也被轻轻地勾勒出来。僧人的隐居生活“难为隐”,显示出即使是在偏远的寺庙,也很难完全隔绝世俗的纷扰。而“人在扁舟未是闲”则更进一步点明,人们在小船上的活动也并非真正的悠闲。
最后,“孤鹤似寻和靖宅”、“盘空飞去复飞还”通过鹤的形象,传达了一种超脱尘世、自由自在的心境。鹤在空中盘旋,似乎在寻找一个安静的栖息之地,但它的飞翔也是那么随性和不羁。
总体来看,这首诗以西湖寿星院明远堂为背景,以精致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自然景物与人事活动之间微妙的关系,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生命之意境以及超脱之心境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