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言流肺腑,和气见须眉
出处:《熊直阁挽诗二首 其二》
宋 · 洪适
居巷相南北,登门久岁时。
温言流肺腑,和气见须眉。
日昃长沙傅,年凋绛县师。
春云冒丹旐,同会袂成帷。
温言流肺腑,和气见须眉。
日昃长沙傅,年凋绛县师。
春云冒丹旐,同会袂成帷。
鉴赏
这首挽诗以细腻的情感描绘了对逝者的深切怀念与哀悼。首句“居巷相南北”,巧妙地运用了空间方位的对比,暗示逝者生前在巷中与人交往的场景,既有生活的日常性,又蕴含着离别的哀愁。接着,“登门久岁时”进一步强调了逝者与人们交往的深厚情谊,时间的流逝更显出这份友谊的珍贵。
“温言流肺腑,和气见须眉”两句,通过正面描写逝者的言行举止,展现了其人格的魅力。温言软语,如春风拂面,深入心灵;和蔼可亲的态度,从他的言谈举止中自然流露,让人感受到温暖与和谐。这里不仅赞美了逝者的个人品质,也反映了他与人相处的融洽氛围。
“日昃长沙傅,年凋绛县师”则将逝者与历史上的两位贤士相提并论,长沙傅和绛县师,都是古代著名的教育家和政治家,以此来表达对逝者在道德修养和教育贡献上的高度评价。同时,这两句也暗含了对逝者晚年时光的感慨,日落西山,岁月不待人,表达了对逝者年华流逝的惋惜之情。
最后,“春云冒丹旐,同会袂成帷”描绘了一幅哀悼的场景。春云缭绕,象征着哀思与怀念,丹旐(丧旗)飘扬,是传统丧礼中的标志,表明了逝者的身份和地位。而“同会袂成帷”则形象地描述了众人聚集哀悼的情景,大家的手臂相连,如同帷幕一般,既表现了哀悼的规模之大,也体现了人们共同面对失去的悲痛之情。
整体而言,这首挽诗通过对逝者生前事迹的回忆和对其人格魅力的赞美,以及对逝去生命的哀悼,展现了深厚的人文关怀和情感深度,是一首充满深情的悼念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