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遑饩粟如子罕,谩复公言付阿平
出处:《次韵赵教授 其一》
宋 · 陈造
争米何心问斗城,聚蚊底许太狂生。
未遑饩粟如子罕,谩复公言付阿平。
缓我愁肠千缕结,羡君笔力万钧轻。
何时去上中和颂,却用诗情写物情。
未遑饩粟如子罕,谩复公言付阿平。
缓我愁肠千缕结,羡君笔力万钧轻。
何时去上中和颂,却用诗情写物情。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陈造的作品《次韵赵教授(其一)》。诗中,诗人以“争米何心问斗城”起笔,描绘了一幅社会底层百姓为生活奔波的画面,反映出当时社会物资匮乏,人们为基本生存而忙碌的情景。接着,“聚蚊底许太狂生”一句,通过比喻,表达了对那些在艰难环境中仍保持狂放不羁态度的人的敬佩。
诗人自谦未能像子罕那样廉洁自守,但也不愿空谈大道理,而是将问题付诸实际,通过“谩复公言付阿平”表达了自己的无奈与决心。接下来的“缓我愁肠千缕结”一句,流露出诗人内心的忧虑和愁绪,而“羡君笔力万钧轻”则赞美了赵教授的文才,认为他的文字有如千钧之力,能轻松化解愁苦。
最后两句“何时去上中和颂,却用诗情写物情”,诗人期盼能有机会向赵教授学习,用诗歌来真实描绘世间百态,传达人情冷暖,表达了对艺术创作的向往和对现实生活的关注。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质朴,展现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和对艺术表达的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