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疑槜李多豪杰,尚欠杨公血食祠
出处:《书杨藩宗郡侯事》
明 · 林光
走卒儿童口是碑,六书吾岂厌烦辞。
翻疑槜李多豪杰,尚欠杨公血食祠。
翻疑槜李多豪杰,尚欠杨公血食祠。
鉴赏
这首诗由明代诗人林光所作,名为《书杨藩宗郡侯事》。诗中通过对“走卒儿童口是碑”这一形象的描绘,表达了对杨藩宗郡侯事迹的敬仰与感慨。接下来,我们来细细品读:
“走卒儿童口是碑”,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杨藩宗郡侯的事迹比作碑文,被无数人传颂。这里的“走卒”和“儿童”代表了社会各阶层的人们,他们通过口耳相传,使得杨藩宗郡侯的事迹深入人心,如同碑文一般永恒。这既是对杨藩宗郡侯品德与功绩的高度赞扬,也是对其影响力的一种肯定。
接着,“六书吾岂厌烦辞”一句,表明了诗人对于表达杨藩宗郡侯事迹的热忱与执着。六书指的是汉字的造字方法,包括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诗人在这里说,即使使用六书中的任何一种文字形式,也难以完全表达出对杨藩宗郡侯的敬仰之情。这反映了诗人对杨藩宗郡侯事迹的深刻理解和高度评价。
最后,“翻疑槜李多豪杰,尚欠杨公血食祠”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杨藩宗郡侯才能与贡献的怀疑与期待。槜李,古代地名,这里借指杨藩宗郡侯所在的地区。诗人认为,槜李这个地方自古以来就涌现出了许多杰出的人物,而杨藩宗郡侯的才能与贡献,似乎还缺少一个合适的纪念方式——即“血食祠”。血食祠是一种祭祀祖先或英雄的场所,通过设立这样的祠堂,可以更好地纪念杨藩宗郡侯的功绩,让后人永远铭记他的事迹。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比喻和深邃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杨藩宗郡侯事迹的崇敬之情以及对地方文化传承的关切。它不仅赞美了杨藩宗郡侯的卓越成就,也呼吁社会给予其应有的尊重与纪念,体现了诗人深厚的历史责任感和人文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