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难久居,浮沉在城郭
出处:《次韵答张耒》
宋 · 苏辙
客舟逝将西,日夜西北风。
维舟罢行役,坐令鬓如蓬。
偶从二三子,步上百尺台。
云烟遍原隰,?恍令人哀。
山中难久居,浮沉在城郭。
欲学扬子云,避世天禄阁。
浮木寄流水,行止非所期。
何须自为计,水当为我移。
外物不可必,惟此方寸心。
心中有乐事,手付瑟与琴。
夜吟感秋诗,惜此芳物零。
幽人亦多思,起坐再三听。
白驹在空林,瓶罄有耻罍。
尽我一杯酒,愁思如云颓。
维舟罢行役,坐令鬓如蓬。
偶从二三子,步上百尺台。
云烟遍原隰,?恍令人哀。
山中难久居,浮沉在城郭。
欲学扬子云,避世天禄阁。
浮木寄流水,行止非所期。
何须自为计,水当为我移。
外物不可必,惟此方寸心。
心中有乐事,手付瑟与琴。
夜吟感秋诗,惜此芳物零。
幽人亦多思,起坐再三听。
白驹在空林,瓶罄有耻罍。
尽我一杯酒,愁思如云颓。
拼音版原文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辙的《次韵答张耒》,诗人以客舟西行的场景开篇,描绘了乘船在西北风中日夜漂泊的情景,表达了旅途劳顿和岁月流逝的感慨。他停下舟楫,与友人登高望远,原野云烟弥漫,景色凄迷,触发了他的哀伤情绪。
诗人感叹山居不易,渴望像扬子云那样远离尘世纷扰,隐居于天禄阁。他以浮木随流水的意象,寓言自己的生活无常,难以自主。他认识到外界事物难以把握,唯有内心的世界才是最可靠的,于是选择以音乐和诗歌来排遣忧愁,欣赏秋天的美景,感叹时光易逝。
最后,诗人以“白驹在空林”象征时光匆匆,“瓶罄有耻罍”表达对人生的清醒认识,决定尽情享受杯中之酒,让愁绪如云般消散。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朴素,展现了苏辙在人生旅途中寻求心灵慰藉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