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浮应寡合,道在不嫌贫
出处:《题进士王驾郊居》
唐 · 郑谷
前山微有雨,永巷净无尘。
牛卧篱阴晚,鸠鸣村意春。
时浮应寡合,道在不嫌贫。
后径临陂水,菰蒲是切邻。
牛卧篱阴晚,鸠鸣村意春。
时浮应寡合,道在不嫌贫。
后径临陂水,菰蒲是切邻。
拼音版原文
注释
前山:指远处的山。微有雨:稍微下着小雨。
永巷:长长的巷子。
净无尘:非常干净没有灰尘。
牛卧:牛儿躺下。
篱阴:篱笆下的阴凉处。
鸠鸣:斑鸠的叫声。
村意春:乡村的春天气息。
时浮:随波逐流。
寡合:不合群。
道在:大道所在。
不嫌贫:不嫌弃贫穷。
后径:后院的小路。
陂水:池塘水边。
菰蒲:水生植物,如茭白和蒲苇。
切邻:紧密相邻。
翻译
前方山头微微飘雨,深深的巷子洁净无尘。傍晚时分,牛儿悠闲地躺在篱笆下的阴凉处,村落中斑鸠的鸣叫透出春天的气息。
顺应时节的人往往少有合拍,遵循大道者并不嫌弃贫穷。
后院小路临近池塘水面,周围长满了菰蒲,它们像是亲密的邻居。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文人隐逸生活的情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界的宁静与和谐,以及诗人对清贫生活的坦然接受。
“前山微有雨,永巷净无尘。”开篇即以淡雅之笔勾勒出一幅幽静的山林景象。细雨洗净了尘埃,使得整个环境显得格外清新脱俗。这两句不仅描绘了自然美景,也映射出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纯洁。
“牛卧篱阴晚,鸠鸣村意春。”随后,诗人转向日常生活中的平凡场景。牛在树荫下安然休息,鸠鸟在暮色中啼叫,这些生动的画面不仅表现了乡间的宁静与和美,也传达了一种对春天到来的期待。
“时浮应寡合,道在不嫌贫。”诗人通过这两句表明了自己对于世事变化的态度,以及对物质财富的看法。即便是在不断变动的世界中,诗人也能保持内心的平和,不以物质的丰缺来衡量生活的价值。
“后径临陂水,菰蒲是切邻。”最后两句描绘了诗人居住环境的另一面。小路旁边流淌着清澈的溪水,而野菰与菰蒲等植物则是诗人的近邻。这不仅是对自然景观的描写,也象征着诗人与大自然和谐共存的生活状态。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淡泊名利。同时,这也反映出古代文人的隐逸情怀,他们追求一种远离尘嚣、与大自然为伍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