魑魅魍魉好奔迸,文彩风流终弃圮
宋 · 晁说之
坎坎分明拔河戏,盛在北朝唐尚尔。
画手何人郑子虔,妙不戏人惟戏鬼。
更无狞厉可严怖,既曰依人人是拟。
家家贾勇负胜馀,见之心宁不知耻。
最是隋宫窈窕春,汗妆蓬发羞相比。
故宜落笔在蒲州,门外河来三万里。
邻几舍人有拓本,诗翁赋诗名更起。
咏诗想画二十年,客舍此邦心自喜。
揽真永绝伪物欺,顾影岂尽形仪美。
嗟予断绝百事心,痴处留情独在此。
魑魅魍魉好奔迸,文彩风流终弃圮。
出门访之无处所,惜哉史君陆子履。
但欲便坐易瞻玩,不知壁古难移徙。
岂无剥落一寸馀,我愿宝之若琼蕊。
不然当学补亡诗,收拾粉本细纲纪。
或谓前年九鼎成,时无杂糅清如水。
虽有高室谁瞰之,亦莫揶揄毛手指。
帖壁不祥宜遁逃,綵门抛捘方靡靡。
画手何人郑子虔,妙不戏人惟戏鬼。
更无狞厉可严怖,既曰依人人是拟。
家家贾勇负胜馀,见之心宁不知耻。
最是隋宫窈窕春,汗妆蓬发羞相比。
故宜落笔在蒲州,门外河来三万里。
邻几舍人有拓本,诗翁赋诗名更起。
咏诗想画二十年,客舍此邦心自喜。
揽真永绝伪物欺,顾影岂尽形仪美。
嗟予断绝百事心,痴处留情独在此。
魑魅魍魉好奔迸,文彩风流终弃圮。
出门访之无处所,惜哉史君陆子履。
但欲便坐易瞻玩,不知壁古难移徙。
岂无剥落一寸馀,我愿宝之若琼蕊。
不然当学补亡诗,收拾粉本细纲纪。
或谓前年九鼎成,时无杂糅清如水。
虽有高室谁瞰之,亦莫揶揄毛手指。
帖壁不祥宜遁逃,綵门抛捘方靡靡。
注释
坎坎:激烈。分明:清楚。
郑子虔:古代画家。
依人:逼真。
拟:模仿。
贾勇:争先恐后。
窈窕:美丽。
羞相比:不愿相比。
蒲州:地名。
河来三万里:黄河源远流长。
舍人:官职。
拓本:古籍拓片。
赋诗:写诗。
更起:再次兴起。
粉本:原作。
纲纪:条理。
九鼎:象征国家权力。
清如水:纯洁无暇。
毛手指:轻蔑的比喻。
帖壁:贴在墙上。
遁逃:逃避。
綵门:彩绘的大门。
靡靡:黯淡。
翻译
激烈分明的拔河游戏,北朝唐朝时依然盛行。画师郑子虔技艺超群,他的画作并非取悦人,而是鬼神。
没有狰狞可令人害怕,既然描绘的是人,都栩栩如生。
家家户户争先恐后,看到画作心中坦然,无愧于心。
隋宫春色最动人,女子们衣香鬓影,羞于与画中比美。
因此,这幅画应在蒲州落笔,门外黄河滔滔,延绵万里。
邻近的舍人收藏了拓本,诗人借此诗再次扬名。
二十年来,我常以此画为念,身处此地倍感欣喜。
这幅画真实无比,足以抵御虚假,观照自我无需完美。
我已断绝尘世之事,唯有对此画情有独钟。
尽管世间妖魔鬼怪众多,但艺术之美终将留存。
无处寻觅此画真迹,陆子履史君的遗憾令人惋惜。
人们只想轻松欣赏,却不知古物难以移动。
即使墙壁有剥落痕迹,我视其如珍宝,如琼蕊般珍贵。
否则,我将学习补绘失传之作,细致整理画稿。
有人说前年九鼎铸成,那时艺术纯净如水。
虽然有高雅之士,无人能轻视,无人敢嘲讽。
贴在墙上可能带来不幸,华丽的门扉也显得黯淡。
鉴赏
这首诗描绘的是诗人晁说之在河中首访一幅名为"鬼拔河图"的古画,据说这幅画曾由陆学士移至墙壁,但因某种原因导致画作部分损毁,只剩下一寸多的残迹。诗人对此深感惋惜和感慨,表达了对古代艺术的敬仰以及对画作价值的珍视。
诗中提到的"坎坎分明拔河戏",形象地再现了画中的场景,显示出北朝唐时的民俗风情。画家郑子虔的技艺被赞誉为"妙不戏人惟戏鬼",意味着他能以鬼神般的生动来表现人物。然而,尽管画中人物并无狰狞恐怖,却能引发观者内心的共鸣,仿佛看到家中勇士般的人物形象。
诗人特别提及隋宫的春景与画中人物形成对比,强调画作的生动与真实。他感叹画作的失落,希望保留哪怕一点点的真实,如同琼蕊般珍贵。他还表达了对历史遗迹的尊重,认为即使在现代社会,也应该学习古人修补遗失的艺术品,严谨对待文化遗产。
最后,诗人感叹时代变迁,艺术作品易逝,而自己只能在心中怀旧,感叹壁画的消失和保护的不易。整首诗情感深沉,对古代艺术的热爱和对历史的敬畏之情跃然纸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