逸材归辔勒,岁在执徐同
出处:《咏伯时画太初所获大宛虎脊天马图》
宋 · 黄庭坚
笔端那有此,千里在胸中。
四蹄雷电去,一顾马群空。
谁能乘此物,超俗驾长风。
逸材归辔勒,岁在执徐同。
四蹄雷电去,一顾马群空。
谁能乘此物,超俗驾长风。
逸材归辔勒,岁在执徐同。
拼音版原文
注释
笔端:指书写或绘画时的手法。千里:形容极远的距离。
胸中:内心深处。
四蹄:马的四只脚。
雷电:比喻速度极快。
顾:回头看。
乘:驾驭。
超俗:超越常人或世俗。
长风:大风,象征自由。
逸材:非凡的才能。
归辔勒:回归平凡,勒住缰绳,比喻从豪情壮志回归平静。
岁在执徐:古代天文学中的岁星运行到‘执徐’位置,表示时间。
翻译
笔下怎能描绘出这样的景象,千里江山尽在心中。骏马如雷霆疾驰而去,回首间马群已空无一人。
谁能驾驭这等神物,超越世俗,乘风而行。
卓越之才终将回归平凡,恰逢岁星位于‘执徐’方位。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黄庭坚对画家李伯时所绘《太初所获大宛虎脊天马图》的赞颂之作。诗人首先惊叹于画家笔下的天马形象,认为其神韵生动,仿佛千里之景尽在画中。他描绘了马蹄疾如雷霆,一顾之间,马群皆为之让路的威猛气势,展现了天马超凡脱俗的力量。
接着,诗人表达了对这匹天马的崇敬之情,想象有人能驾驭这样的神驹,超越世俗,乘风而行,寓意着自由与超然的精神追求。最后,诗人以“逸材归辔勒”表达对画家技艺的赞赏,同时借“岁在执徐同”暗指画作完成的时间,可能是在农历六月,寓含了对艺术创作与自然节律的共鸣。
整首诗通过赞美天马,既赞扬了画家的技艺,也寄托了诗人对超脱世俗的理想和对艺术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