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正自温润,玉德如其人
我生无长物,有辄恐累身。
挟块公子伯,陶土帝者仁。
可惜水玉姿,下与瓦砾亲。
吾子泮林旧,文采含青春。
江湖挹馀波,谓此席上珍。
方正自温润,玉德如其人。
潦倒竟何用,厚德山岳均。
愧非笔札才,不堪演丝纶。
三召已三逐,琬琰甘猥尘。
抆拭置前列,濯以天汉津。
斯文傥未丧,六经要铺陈。
大易伏羲祖,春秋丘明臣。
琢磨三益友,几案增日新。
定非注虫鱼,与世书凤麟。
拼音版原文
注释
屡空:屡次空虚,指清贫。贫:贫穷。
长物:多余的东西。
累身:牵累身体。
公子伯:比喻坚定信念的人。
帝者仁:像帝王一样仁慈。
水玉姿:形容人的资质纯洁如玉。
瓦砾:比喻低微或无价值的事物。
泮林:古代学府。
文采含青春:才华出众,充满青春活力。
挹:汲取。
温润:温和而有光泽。
玉德:美德如玉般纯净。
潦倒:困顿落魄。
厚德:深厚的德行。
六经:儒家经典。
大易:《易经》。
伏羲: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始祖。
丘明:孔子弟子,著有《左传》。
琢磨:磨炼、提升。
凤麟:凤凰和麒麟,象征吉祥和贤良。
翻译
学习道理原本就是清贫的,积累的财富怎能用来求富?我生活简朴,没有多余的东西,有了反而怕牵累自己。
像公子般抱持着坚定的信念,如同帝者般怀有仁爱之心。
可惜了你如水如玉的资质,却要与瓦砾亲近。
你曾是泮林的旧识,才华横溢,充满青春活力。
在江湖中,你的才华如同余波,被视作宴席上的珍宝。
你的品性正直且温润,如同美玉,你的品德与人相符。
即使困顿落魄,你的深厚德行也如同山岳一般崇高。
遗憾的是,我没有文学才能,无法发挥你的才华。
三次被召见,三次被驱逐,你甘愿如美玉沉沦于尘埃。
擦拭你的光芒,使之置于显眼位置,用天河之水洗净你的光辉。
如果文风尚未丧失,那么六经就要由你来阐述。
伏羲是《易经》的开创者,你如同孔子在《春秋》中的地位。
你像三位益友一样,不断磨砺自我,使学问日新月异。
你绝非仅为注解虫鱼之人,而是世间凤麟般的才子。
鉴赏
这首诗作于宋代,由诗人李石所撰,名为《谢冯济远惠端砚》。从其内容来看,诗中充满了对古典文化的尊崇与向往,以及对于友情和学问的珍视。
“学道本屡空,所积岂为贫。”开篇即表达了一种超脱物质、追求精神财富的心境。接着,“我生无长物,有辄恐累身。”诗人表明自己不愿被世俗之物所羁绊,担心过多的物欲会成为自己的负担。
“挟块公子伯,陶土帝者仁。”这里引用了古代圣人的故事,借以表达对远古圣君的敬仰。紧接着,“可惜水玉姿,下与瓦砾亲。”诗人感叹自己虽具才华却不被世人所识,像珍贵的水玉与普通的石头无异。
“吾子泮林旧,文采含青春。”这里诗人自称为“吾子”,表明自己的文学素养和才能如同古代名士一般。接着,“江湖挹馀波,谓此席上珍。”则是说诗人的才华如同江湖中的波澜,令人珍视。
“方正自温润,玉德如其人。”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品格高尚者的赞美,他们的品质如同美玉,温润而光滑。紧接着,“潦倒竟何用,厚德山岳均。”则是在感叹尽管有才华,但如果不能发扬光大,也就如同山岳中的水流,最终归于平淡。
“愧非笔札才,不堪演丝纶。”诗人谦虚地表示自己虽然不及古代文学巨匠,却仍旧希望能够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紧接着,“三召已三逐,琬琰甘猥尘。”则是说诗人经历了多次的召用和放弃,但他对文学的热情从未减退,如同琬琰(一种香料)的芬芳始终不减。
“抆拭置前列,濯以天汉津。”这里诗人通过比喻表达了自己希望将自己的作品摆放在前列,并且愿意像古代圣贤一样,让自己的名字流传千古。紧接着,“斯文傥未丧,六经要铺陈。”则是说尽管时代变迁,但文学的精神依旧不失,需要继续发扬光大。
“大易伏羲祖,春秋丘明臣。”这里诗人提到了两大先贤——《易经》的创立者伏羲和《春秋》的作者孔子。紧接着,“琢磨三益友,几案增日新。”则是在表达对古代文化的不断探索和学习,以及对于朋友间相互砥砺、共同进步的美好愿景。
“定非注虫鱼,与世书凤麟。”最后,诗人表示自己不愿成为只会追逐世俗功名的人,而是希望像凤麟一样,在文学的世界中留下自己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