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中看山不辨色,雪中看山不辨影
出处:《雪中登楼看山歌》
明 · 于慎行
月中看山不辨色,雪中看山不辨影。
阑前九叠锦屏张,一时幻作虚无境。
苍茫颢气万里通,轻琼冷絮飘鸿濛。
阎浮几许还遭劫,色界由来总是空。
忆昨筑楼对城缺,本为看山亦看雪。
那令有雪却无山,倚楼满目成㵳泬。
山亦非真无,雪亦非常有。
自顾梦觉身,至竟谁为偶。
此时欲说已忘言,拍阑且尽杯中酒。
阑前九叠锦屏张,一时幻作虚无境。
苍茫颢气万里通,轻琼冷絮飘鸿濛。
阎浮几许还遭劫,色界由来总是空。
忆昨筑楼对城缺,本为看山亦看雪。
那令有雪却无山,倚楼满目成㵳泬。
山亦非真无,雪亦非常有。
自顾梦觉身,至竟谁为偶。
此时欲说已忘言,拍阑且尽杯中酒。
鉴赏
此诗《雪中登楼看山歌》由明代诗人于慎行所作,描绘了在雪中登楼远眺山景的独特感受与哲思。
首句“月中看山不辨色”,以月夜观山起兴,暗示山色在月光下难以分辨,引出后文对雪中观山的不同体验。接着“雪中看山不辨影”进一步强调雪天观山时的视觉局限,山的轮廓与影子变得模糊不清。
“阑前九叠锦屏张,一时幻作虚无境”描绘了登楼远望时,眼前的山景如同展开的锦绣屏风,但在雪的覆盖下,一切景象仿佛化作了虚无的幻境。接下来“苍茫颢气万里通,轻琼冷絮飘鸿濛”两句,通过“苍茫”、“颢气”、“轻琼”、“冷絮”的描绘,展现了雪景的广阔与清冷之美,以及雪花飘散的动态感。
“阎浮几许还遭劫,色界由来总是空”则借佛教中的概念,表达了对世间万物变化无常、空幻本质的思考。随后“忆昨筑楼对城缺,本为看山亦看雪”回忆了过去建楼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观赏山景和雪景,而如今却因雪而无法见到山的真实面貌,引发了一种失落与无奈的情感。
“那令有雪却无山,倚楼满目成㵳泬”表达了对当前情境的感慨,即虽然有雪,但山却不见了踪影,使得原本的美景变得残缺不全。最后,“山亦非真无,雪亦非常有。自顾梦觉身,至竟谁为偶”通过对比山与雪的存在与否,反思自我与现实的关系,流露出一种对人生虚幻本质的深刻洞察。
“此时欲说已忘言,拍阑且尽杯中酒”则是诗人面对复杂情感时的无奈选择,最终只能以饮酒来暂时排遣心中的思绪。整首诗通过对雪中观山的独特体验,融合了自然景观与哲学思考,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情感世界和对生命意义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