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恨与公相后先,临风三叹不能已
琳琅金薤落四海,万象顿挫随毫端。
追攀前辈岂无意,偶来弛担鸣珂里。
生恨与公相后先,临风三叹不能已。
论诗谁解针膏肓,人间今日无黄香。
经过一酹尊中碧,明月湾头山阒寂。
拼音版原文
注释
马鬣:古代贵族死后,墓上所立的石碑顶端的雕刻,象征死者。玉树:比喻高尚的人或事物。
乔木:高大的树木,象征长寿和威严。
琳琅:形容美好的事物繁多。
金薤:珍贵的植物,比喻才华出众的人。
黄香:汉代孝子,以孝闻名,此处借指有孝心的人。
酹:向酒杯中投洒,表示祭奠或敬意。
翻译
哪一年的马鬣下葬了玉树,高处的树木带来清冷的风。珍贵的金薤散落在四海,万物的形象瞬间在笔尖变化无穷。
追求前辈的志向岂能无心,偶尔来到鸣珂的小巷暂歇。
遗憾生前未能与您比肩,面对清风我多次叹息不止。
谈论诗歌谁能治愈深沉的病痛,如今世间已无人如黄香般孝顺。
路过时向杯中敬酒一酹,明月照耀的湾头山色静寂无声。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王炎的作品,名为《和何应辰过山谷墓韵》。从内容来看,这是一首怀古与山水田园诗结合的佳作。
开篇“何年马鬣埋玉树,上有乔木清风寒”两句,诗人通过描绘一幅荒凉的山谷景象,表达了对往昔岁月的追忆和怀念。这里的“马鬣”指的是古墓前的石马,其鬣(长毛)已经被时间所埋葬,而“玉树”则是形容那里的树木如同美玉一般珍贵。“乔木”即是高大的树木,这里象征着岁月的沉重和历史的沧桑。清风在此吹拂,带来的是一种寒冷的感觉,既是自然景象的写实,也寓含了诗人内心的凄凉。
接下来的“琳琅金薤落四海,万象顿挫随毫端”两句,则是对历史变迁和物是无常的感慨。“琳琅金薤”形容珍贵的宝石散落,“万象顿挫”则表达了万事万物都在时间的洪流中逐渐毁灭,连最细小的部分也不例外。这里诗人借景抒情,表现出一种历史沧桑、万象更新的悲观情怀。
“追攀前辈岂无意,偶来弛担鸣珂里”两句中,“追攀前辈”表明诗人在追寻前人的足迹,而“岂无意”则是对古人遗迹的深切感怀。同时,“偶来弛担”暗示了诗人偶然间放下心中的重担,到一个安静之所——“鸣珂里”,也许是在一处幽静的自然环境中寻找内心的平和。
“生恨与公相后先,临风三叹不能已”两句表达了诗人对逝去时光和古人的深切怀念。这里的“生恨”是因为无法与古人相见而生的遗憾,而“相后先”则是在时间的长河中,古人早已离去,自己却还在世上。“临风三叹”则是诗人面对自然之风,不禁发出深切的叹息。
最后,“论诗谁解针膏肓,人间今日无黄香。经过一酹尊中碧,明月湾头山阒寂。”这四句诗则是在讨论诗歌艺术和个人情怀。“论诗”指的是对诗歌的品评和理解,“谁解”则是询问在当今之世,有谁能够真正领悟诗中的深意。接着“人间今日无黄香”一句,表达了对古代文化艺术的失落感。而“经过一酹尊中碧”则是在描绘一次偶然的饮酒经历,其中“一酹”可能是指微醺状态,“尊中碧”则形容酒杯中的酒清澈如碧玉。最后,“明月湾头山阒寂”则是在描写一个宁静的夜晚场景,月光洒在山谷之中,只有自然的宁静与诗人的孤独相伴。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古代遗迹和自然风光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变迁、物是无常以及个人的生命有限性的深刻感慨,同时也展现了宋代文人淡泊名利、寄情山水的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