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青蚨散取布金地,十字街头作佛事全文

青蚨散取布金地,十字街头作佛事

出处:《赠陈屏甫
明 · 成鹫
为僧不能成佛祖,圆顶方袍安足数。
儒不作圣玄不仙,章缝鹤氅空徒然。
何如居士现身说,火里莲花波里月。
男儿出世不出家,身虽城市心烟霞。
长生换取无生义,一日心空看及第。
自称了事老凡夫,不缁不羽不簪裾。
三教圣人管不到,兄弟一门胥好道。
埽室时翻贝叶文,晨钟晚磬声相闻。
青蚨散取布金地,十字街头作佛事
事佛仍推屋上乌,从师拾得衣中珠。
衣珠拾得逢人卖,誓度有情归净界。
忆我初从海上来,东林偶入知宗雷。
侍儿机子求剃度,多谢檀那为證据。
大心未了现生缘,今朝弧矢还高悬。
寿佛破颜开口笑,笑道此翁正英妙。
座客谁知古佛心,山僧欲语终沉吟。
提起数珠一百八,请君会取无生法。

鉴赏

这首诗以独特视角探讨了佛教与世俗生活的融合,以及对人生意义的深刻思考。诗人通过对比僧侣、儒家学者、道士以及居士的生活状态,表达了对“无常”与“永恒”、“有生”与“无生”之间关系的探索。

首句“为僧不能成佛祖,圆顶方袍安足数”,诗人开篇即提出疑问,指出即使身为僧侣,也难以达到佛祖的境界,仅仅穿着僧服并不能代表修行的成就。接着,“儒不作圣玄不仙,章缝鹤氅空徒然”两句,进一步强调了不同宗教或哲学体系的局限性,认为即使作为儒家学者或道士,也难以达到圣人或仙人的境界,他们的外在形式(如章缝鹤氅)并不能真正体现内在的修为。

“何如居士现身说,火里莲花波里月”两句,诗人提出了另一种可能——居士(在家修行者)的生活方式。居士虽然生活在世间,但内心却能如同莲花般在火中保持清净,如同明月般照耀波澜。这种生活状态体现了内心的平静与智慧,是超越外在形式的修行。

“男儿出世不出家,身虽城市心烟霞”两句,诗人强调了内心的自由与超脱,指出真正的修行并不在于是否出家,而在于内心的追求与状态。即使身处繁华都市,也能保持心灵的宁静与超脱,如同置身于烟霞之中。

“长生换取无生义,一日心空看及第”两句,进一步探讨了生死观与修行的意义。诗人认为,追求长生不老并非真正的目的,真正的意义在于内心的觉醒与解脱。当内心达到空寂的状态时,就能看到生命的真谛,理解“及第”的深层含义,即达到精神上的超越与解脱。

“自称了事老凡夫,不缁不羽不簪裾”至“十字街头作佛事”几句,诗人描绘了一位不拘泥于传统形式的修行者形象,他以自己的方式实践佛法,无论是扫室翻经、晨钟晚磬,还是布施财物、在街头行善,都是为了度化众生,实现内心的慈悲与智慧。

“事佛仍推屋上乌,从师拾得衣中珠”两句,进一步强调了修行中的谦逊与学习态度,以及对师长的尊敬与追随。通过这些行为,修行者不仅能够获得内心的指导与启示,还能在日常生活中实践佛法。

“衣珠拾得逢人卖,誓度有情归净界”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普渡众生的坚定信念。拾得的衣珠象征着内心的智慧与慈悲,愿意将其分享给他人,引导他们走向解脱之路。

“忆我初从海上来,东林偶入知宗雷”至“提起数珠一百八,请君会取无生法”几句,诗人回顾了自己的修行历程,并邀请读者共同领悟佛法的真谛。通过回忆与教导,诗人希望能够激发读者对于生命意义的深入思考,引导他们探寻内心的平静与智慧。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不同生活方式的对比与反思,探讨了人生意义、修行境界以及普渡众生的主题。它鼓励人们超越表面的形式,追求内心的觉醒与智慧,从而实现真正的解脱与慈悲。

诗句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