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风最是无情物,吹老琪花不耐秋
出处:《挽故山东大方伯刘萝径先生四律》
明 · 邓云霄
壮岁交君到白头,燕都秦塞忆同游。
早知遽化辽城鹤,却悔轻回剡曲舟。
聚散临歧心已折,死生隔世涕难收。
金风最是无情物,吹老琪花不耐秋。
早知遽化辽城鹤,却悔轻回剡曲舟。
聚散临歧心已折,死生隔世涕难收。
金风最是无情物,吹老琪花不耐秋。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邓云霄为故山东大方伯刘萝径先生所作的挽诗之一。全诗情感深沉,表达了对逝者的深切怀念与哀悼之情。
首联“壮岁交君到白头,燕都秦塞忆同游”,开篇即点出两人自年轻时相识相交,直至白发苍苍,共同经历了许多旅程和时光,回忆起在燕京(今北京)和秦地(今陕西)的共同游历,充满了深情厚谊。
颔联“早知遽化辽城鹤,却悔轻回剡曲舟”,运用了两个典故。前句“辽城鹤”出自《庄子·逍遥游》,比喻人死后化为仙鹤,后句“剡曲舟”则出自《晋书·王羲之传》,指王羲之曾乘舟游于剡溪,表达对逝者可能已成仙鹤,而自己却未能及时陪伴其左右的遗憾和后悔。
颈联“聚散临歧心已折,死生隔世涕难收”,进一步深化了情感,面对生死离别的残酷现实,即使在生前的相聚与分别时已经感到心痛,但当真正面对死亡的隔阂时,泪水也难以表达内心的悲痛与不舍。
尾联“金风最是无情物,吹老琪花不耐秋”,以自然界的秋风比喻无情的命运或时间,它虽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却能无情地让美好的事物(此处的“琪花”象征逝者的生命与美好)逐渐凋零,无法承受秋天的摧残,以此形象地表达了对逝者生命消逝的无奈与哀伤。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对逝者的深切怀念与哀悼,同时也反映了生者对于生命无常、时间无情的深刻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