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壤穷南界,亭皋坐渺然
出处:《岁晚饯客南亭二首 其二》
宋 · 宋庠
淮壤穷南界,亭皋坐渺然。
平窥京口树,斜落海门天。
重雾多藏日,寒潮不送船。
江山宁有助,私作楚骚怜。
平窥京口树,斜落海门天。
重雾多藏日,寒潮不送船。
江山宁有助,私作楚骚怜。
注释
淮壤:淮河以南的土地。穷南界:偏远的南方边界。
亭皋:水边的亭子。
渺然:辽阔、空旷的样子。
京口树:京口地区的树木,可能指代远处的景色。
海门天:海门附近的天空。
重雾:浓密的雾气。
寒潮:寒冷的潮汐。
江山宁有助:江山美景怎能帮助我。
私作楚骚怜:我独自感伤,仿佛在吟咏楚辞中的忧郁之情。
翻译
淮河以南的边界偏远,我坐在水边显得格外辽阔。我平视着远方京口的树木,太阳斜照在海门的天空上。
浓厚的雾气常常遮住阳光,寒冷的潮水也不再推送船只前行。
江山虽美,但我孤独一人,不禁生出对楚辞般的忧思。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冬末时节的景象,诗人坐在一座位于淮河边缘的亭子里,看着南方的界限感觉到一种渺小和孤独。通过“平窥京口树”一句,可以想象诗人眼前的景色是辽阔而开阔的,而“斜落海门天”则描绘出夕阳西下的壮丽画面。
“重雾多藏日,寒潮不送船”两句生动地表现了冬季的阴冷与静寂。浓厚的云雾遮蔽了太阳,使得时间仿佛凝滞;而寒冷的潮水也未能推动船只前进,增添了一份静谧和停滞。
最后,“江山宁有助,私作楚骚怜”则是诗人内心的独白。面对壮丽的自然景观,诗人感到一种精神上的慰藉,他以此为契机,创作出类似于古代楚辞那样的文学作品,以抒发自己的情感。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和内心感受的真挚表达,展现了诗人独特的情怀和深厚的文化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