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纪巫庐瘴不绝,太古以来无尺雪
出处:《后苦寒行二首 其一》
唐 · 杜甫
南纪巫庐瘴不绝,太古以来无尺雪。
蛮夷长老怨苦寒,昆崙天关冻应折。
玄猿口噤不能啸,白鹄翅垂眼流血。
安得春泥补地裂。
蛮夷长老怨苦寒,昆崙天关冻应折。
玄猿口噤不能啸,白鹄翅垂眼流血。
安得春泥补地裂。
注释
南纪巫庐:指南方偏远的山区。瘴不绝:持续不断的瘴气。
太古以来:自古以来。
无尺雪:从未下过雪。
蛮夷长老:当地的土著长者。
昆崙天关:昆仑山的要塞。
冻应折:几乎要冻裂。
玄猿:黑色的猿猴。
口噤:口不能张开。
啸:发出啸声。
白鹄:白色的天鹅。
翅垂:翅膀下垂。
眼流血:眼睛流出鲜血。
春泥:春天的泥土。
补地裂:修补大地的裂缝。
翻译
在南纪巫庐之地,瘴气弥漫从未断绝,自远古以来就没有下过一尺厚的雪。当地的蛮夷长老们抱怨着严寒,连昆仑山的天关都似乎被冻得快要断裂了。
黑猿因寒冷而说不出话,白鹄的翅膀低垂,眼睛里流出血来。
哪里才能寻得春天的泥土来修补这大地的裂缝呢?
鉴赏
诗人以独特的视角描绘了一幅南纪巫庐荒凉、自然界受苦的图景。"瘴不绝,太古以来无尺雪"表明这里的冬天异常漫长和寒冷,以至于连最早的传说时代都未曾有过如此厚重的积雪。这既映射了时间的悠久,也衬托出了自然界的极端苦寒。
接下来,"蛮夷长老怨苦寒,昆崙天关冻应折"则表达了边疆少数民族长者的痛苦和不满,他们在这严酷的环境中忍受着无法言说的寒冷,而昆崙山脉那边,连天上的门户都似乎因为极度的冰冻而即将破裂。这两句通过对比强调了自然界与人间对于苦寒的共同体验。
"玄猿口噤不能啸,白鹄翅垂眼流血"则进一步描绘了动物世界在这极端气候下的反应。连猿类这样通常活跃的动物也因为过于寒冷而变得迟钝无声,而高洁的白鹤因忍受不了这样的苦寒,竟然到了翅膀下垂、眼中流血的地步。这两句诗通过生动的细节勾勒出一个生灵共受寒威的景象。
最后一句"安得春泥补地裂"则是对救赎的渴望。春天带来的泥土,可以治愈大地的裂痕,象征着希望和温暖的到来。这不仅仅是自然界的复苏,也寄寓了诗人对于和煦春风能够解冑一切苦寒、修补一切创伤的美好愿望。
这首诗通过对极端天气的描写,展现了一个生灵共存、命运与共的世界,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自然力量的敬畏和对温暖希望的渴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