庵堂七二半颓陀,错落丹碧仍相望
出处:《四月十四日同嘿园宰平游上方山至兜率寺》
清末民国初 · 陈宝琛
畿南之山最大房,石廪层沓摩穹苍。
银陀峻极古弗贵,伟此岩壑称上方。
峰回涧束合林翠,森壁留罅穿天光。
折盘开阖路几绝,数武一换山阴阳。
岂无飞流与争道,上有栏楯临洸洋。
石梯历级三百尽,复磴稍坦云屏张。
庵堂七二半颓陀,错落丹碧仍相望。
入门古柏俨初祖,建寺或者真情唐。
洞游岩坐絜先后,争取馀晷腰脚强。
经行荦确亦劳止,差喜所得堪汝偿。
银陀峻极古弗贵,伟此岩壑称上方。
峰回涧束合林翠,森壁留罅穿天光。
折盘开阖路几绝,数武一换山阴阳。
岂无飞流与争道,上有栏楯临洸洋。
石梯历级三百尽,复磴稍坦云屏张。
庵堂七二半颓陀,错落丹碧仍相望。
入门古柏俨初祖,建寺或者真情唐。
洞游岩坐絜先后,争取馀晷腰脚强。
经行荦确亦劳止,差喜所得堪汝偿。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四月十四日与嘿园宰平一同游览上方山至兜率寺的壮丽景象。上方山的山峰连绵起伏,石廪山层层叠叠,直插云霄,展现了大自然的雄伟壮观。银陀山虽然高峻,但相比之下,上方山的岩壑更显得宏伟,仿佛是自然界的最高殿堂。
山中峰回路转,涧水环绕,翠绿的森林与陡峭的山壁相互映衬,天光从山缝中穿透,增添了几分神秘与壮丽。山路曲折蜿蜒,每走几步便能感受到山势的变化,或阴或阳,别有一番风味。途中不乏瀑布与溪流,它们与山间的小桥相连,构成了一幅动人的山水画卷。
攀登过程中,石阶三百余级,最后是一段较为平坦的山路,仿佛是通往仙境的门户。沿途的庵堂错落有致,色彩斑斓,与周围的自然景观和谐共存。进入寺庙,古柏参天,仿佛见证了历史的沧桑,据说这里曾是唐朝时期建造的寺庙,充满了浓厚的历史气息。
作者在游览过程中,不仅欣赏了自然美景,还体验了登山的乐趣,尽管路途艰辛,但所见所感都让他感到物有所值。在如此险峻的山路上行走,虽劳顿却也收获满满,仿佛得到了心灵的满足与精神的滋养。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历史文化的敬仰,同时也表达了在艰难旅程中寻求精神慰藉的个人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