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山皆在下,千里入双眸
出处:《遇昱岭》
宋 · 方恬
直上最高头,无人独少留。
万山皆在下,千里入双眸。
马傍松边立,云从脚底浮。
倚天一长啸,红日满沧洲。
万山皆在下,千里入双眸。
马傍松边立,云从脚底浮。
倚天一长啸,红日满沧洲。
拼音版原文
注释
直上:向上攀登。最高头:顶峰。
独:独自。
少留:停留。
万山:众多山峦。
皆:都。
下:脚下。
千里:千里之遥。
入:进入。
双眸:双眼。
马傍:马儿靠近。
松边:松树旁边。
云从:云彩好像从。
脚底浮:脚底下浮动。
倚天:倚靠天空。
一长啸:一声长啸。
红日:红日。
满:充满。
沧洲:广阔的水边地区,这里指大地。
翻译
一直向上攀登到顶峰,无人陪伴独自停留。万座山峦都在脚下,千里景色尽收眼底。
马儿停靠在松树旁,云彩似乎从脚底轻轻漂浮。
我倚天而啸,映照着满目苍茫的大地。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种登高望远的意境,诗人攀登至最高处,只身一人静立,俯瞰万山皆在脚下。千里眼光尽收于双目之中,展现了诗人雄伟的视野和胸襟。马匹停留在松树边,云雾从脚下飘浮,可见高处云端的景象。
"倚天一长啸"一句,则是诗人仰靠天际,发出悠长的吆喝声,显得异常豪迈。而最后一句"红日满沧洲",则是将壮丽的夕阳之景与广阔的江湖相连,形成了一幅动人的山水画卷。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写,表达了诗人超脱尘世、与自然合一的精神境界和艺术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