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祀崇周典,皇华出汉庭
唐 · 皎然
望祀崇周典,皇华出汉庭。
紫泥颁会计,玄酒荐芳馨。
圣虑多虔肃,斋心合至灵。
占祥刊史竹,筮日数尧蓂。
礼秩加新命,朝章笃理刑。
敷诚通北阙,遗爱在南亭。
苕水思曾泛,矶山忆重经。
清风门客仰,佳颂国人听。
攀桂留卿月,徵文待使星。
春郊回驷牡,遥识故林青。
紫泥颁会计,玄酒荐芳馨。
圣虑多虔肃,斋心合至灵。
占祥刊史竹,筮日数尧蓂。
礼秩加新命,朝章笃理刑。
敷诚通北阙,遗爱在南亭。
苕水思曾泛,矶山忆重经。
清风门客仰,佳颂国人听。
攀桂留卿月,徵文待使星。
春郊回驷牡,遥识故林青。
注释
望祀:远望祭祀,指对远方祖先或神明的祭祀。崇周典:尊崇周朝的礼仪制度。
皇华:皇族的使者。
汉庭:这里比喻中原朝廷。
紫泥:古代帝王诏书封口用的紫色泥印。
会计:这里指朝廷的重要政事或诏令。
玄酒:古代祭祀时用清水代替的酒,象征原始质朴。
芳馨:芳香,这里指祭祀用的香料或美好物品。
圣虑:圣上的考虑或思虑。
虔肃:虔诚而严肃。
斋心:斋戒期间的纯净心灵。
至灵:达到极点的神圣。
占祥:通过占卜预测吉祥的征兆。
刊史竹:刻写在史书或竹简上。
筮日:通过占筮选择吉日。
尧蓂:传说中尧帝时期的一种植物,每天长一片叶子,用于计日。
礼秩:礼仪和等级制度。
新命:新的任命或使命。
朝章:朝廷的规章制度。
理刑:治理刑法。
敷诚:广泛传播诚意。
北阙:皇宫北面的门楼,代指朝廷。
遗爱:遗留下的仁爱与恩泽。
南亭:可能指一个具体的地点,或是泛指南方的某个亭阁。
苕水:河流名,这里代指游历过的地方。
矶山:多石的山,同样指代游历之地。
清风:比喻高尚的品德。
门客:依附于贵族门下的士人。
佳颂:美好的颂扬。
攀桂:比喻科举登第或取得成就。
留卿月:在月光下留下功名之意。
徵文:征集文章或文学活动。
使星:指使者或官员,如星辰般显赫。
春郊:春天的郊外。
驷牡:四匹雄马驾车,代指车队。
故林青:故乡的绿树,象征归乡之情。
翻译
尊崇周代祭祀典仪,皇族使者从汉宫而出。皇帝用紫色封泥颁发诏书,以玄酒和芬芳的祭品献祭。
圣上思虑虔诚而庄严,斋戒之心与神灵相合。
通过占卜预示吉祥,记录于史书,选择吉日如同尧帝时期计算蓂荚。
依礼制授予新的使命,朝廷更重视治理刑法。
真诚之心传至朝廷,遗留的恩泽在南亭被铭记。
回想曾在苕水泛舟,再次忆起经过矶山的情景。
清正之风令臣子仰慕,美好的赞歌全国传颂。
期望在月夜下折桂留名,等待使者如星辰般归来。
春日里马匹在郊外往返,遥望那片熟悉的绿林。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皎然所作,描绘的是祭祀古周的崇高典礼和皇家的华丽气派。开篇“望祀崇周典,皇华出汉庭”两句,表达了对古代圣王崇敬典制的向往,以及皇家贵族的辉煌景象。“紫泥颁会计,玄酒荐芳馨”则写出了祭祀时使用紫泥制作的香饼和供奉清酒的情形,展示了一种庄重而神圣的氛围。
诗人通过“圣虑多虔肃,斋心合至灵”表达了在这样的场合中,人们的心境是虔诚敬畏,与神灵相通。随后的“占祥刊史竹,筮日数尧蓂”则提到了通过占卜和测算吉凶的古老礼仪,以及对远古圣君尧、舜时代美好的回忆。
接下来的“礼秩加新命,朝章笃理刑”写出了祭祀活动中严格遵循礼节和法律制度的情况。“敷诚通北阙,遗爱在南亭”则是诗人表达了对古代美好传统的缅怀之情,以及这种文化精神在当下仍然发扬光大的愿望。
“苕水思曾泛,矶山忆重经”中,“苕水”和“矶山”可能是指特定的地理地点,这里诗人表达了对这些地方的怀念之情。紧接着,“清风门客仰,佳颂国人听”则描绘了一幅诗人仰望清风中传来的美好歌谣,让国人都能听到并感受到其中之美好的景象。
最后,“攀桂留卿月,徵文待使星”表达了诗人希望在桂花盛开的夜晚留住时光,并期待着文学作品能够像星辰一样永恒传世。全诗结尾“春郊回驷牡,遥识故林青”则是诗人在春天郊野中骑马回归,远远地就能认出那片曾经熟悉的绿意盎然的森林。
这首诗通过对古代礼仪和文化传统的描绘,以及个人的怀旧情感和美好愿望,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个人情感的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