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同心幸期戴安道,遗我焦尾仁盲瘖全文

同心幸期戴安道,遗我焦尾仁盲瘖

出处:《谢梅生赠琴
清末近现代初 · 陈曾寿
有求不得望不见,秋空碧落长愔愔。
人生何故撤天纪,嶕峣惟石环孤吟。
同心幸期戴安道,遗我焦尾仁盲瘖
试弹一曲破幽涕,若哀窈窕回高深。
孤山处士去千载,零梅槁瘦愁至今。
何当坐君起孤奏,引袂馨魂还故林。

鉴赏

这首诗《谢梅生赠琴》由清代末年到近现代初的诗人陈曾寿所作,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丰富的意象运用,展现了诗人对友情、音乐以及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

首句“有求不得望不见”,以一种无奈与失落的情绪开始,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某种渴望未能实现,无法触及。接着“秋空碧落长愔愔”一句,通过秋天的天空和碧蓝的宇宙背景,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氛围,同时也映射出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与沉思。

“人生何故撤天纪,嶕峣惟石环孤吟”两句,诗人将人生的无常与不可预测性与自然界的壮丽景观相对比,表达了对命运的感慨和对自然力量的敬畏。这里的“嶕峣”形容山峰高耸,象征着难以逾越的障碍或难以理解的真理,而“孤吟”则体现了诗人面对困境时的孤独与自我反思。

“同心幸期戴安道,遗我焦尾仁盲瘖”中,“戴安道”是东晋时期著名的画家,这里借指知音或志同道合的朋友。“焦尾”是古代乐器之一,此处可能暗喻赠琴者梅生的琴艺高超。诗人在这里表达了对真正知音的渴望,以及对梅生赠琴的感激之情。

“试弹一曲破幽涕,若哀窈窕回高深”这两句,诗人想象着在琴声中释放情感,无论是悲伤还是深邃的情感都能得到宣泄。琴声仿佛能穿透寂静,触及心灵深处,引发共鸣。

“孤山处士去千载,零梅槁瘦愁至今”通过描述千年前孤山处士(可能指的是陶渊明)的境遇,以及如今梅花凋零、枝条枯瘦的景象,诗人表达了对历史变迁和自然衰败的感慨,同时也寄托了对理想生活状态的向往。

最后,“何当坐君起孤奏,引袂馨魂还故林”表达了诗人希望与梅生一起演奏音乐,让心灵得以慰藉,并最终回归自然的愿望。这不仅是一种对音乐艺术的追求,也是对精神家园的向往和归宿感的体现。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友情、音乐以及自然之美的独特感悟,以及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