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红尘白发不相投,来就僧房借板头全文

红尘白发不相投,来就僧房借板头

出处:《访雪峰真歇禅师
宋 · 李弥逊
红尘白发不相投,来就僧房借板头
大士法中龙象贵,老翁心外水云浮。
长芦江静千山月,枯木岩寒一叶秋。
别后相逢重着语,牧童横笛倒骑牛。

拼音版原文

hóngchénbáixiāngtóuláijiùsēngfángjièbǎntóu

shìzhōnglóngxiàngguìlǎowēngxīnwàishuǐyún

chángjiāngjìngqiānshānyuèyánhánqiū

biéhòuxiāngféngzhòngzhetónghéngdǎoniú

注释

红尘:指世俗社会,繁华纷扰之地。
白发:象征年老或经历沧桑。
僧房:指寺庙或修行者的居所。
板头:木鱼,僧侣敲击以诵经的工具。
大士:对菩萨的尊称,此处指佛法中的慈悲形象。
龙象:佛教比喻修行高深者,如龙和大象般尊贵。
水云浮:形容心境超脱,如水云般自由自在。
长芦江:虚构的地名,可能指江河。
千山月:描绘出宁静而广阔的自然景象。
牧童:乡村儿童,放牧者。
横笛:牧童吹奏的笛子。
倒骑牛:描绘出牧童悠闲的生活方式。

翻译

红尘中的白发人与我不合,我来到僧舍借来木鱼敲打。
在菩萨的教法中,我像尊贵的龙象,而在世俗的心境之外,我如水云般自由漂泊。
在长芦江边,万籁俱寂,只有千山之月映照,枯木岩上,秋意已深,仅存一叶飘零。
分别之后,如果我们再次相遇,我会再次诉说,那时牧童正吹着笛子,倒骑在牛背上。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李弥逊的作品,名为《访雪峰真歇禅师》。诗中表现了诗人对佛法的向往和对高僧的尊敬之情,同时也反映了诗人个人的生活状态和内心世界。

"红尘白发不相投,来就僧房借板头。"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世俗纷争的厌倦,以及对于佛法的渴望。在这里,“红尘”指的是人间的繁华与混乱,而“白发”则是岁月流逝的象征。诗人觉得自己已经不属于这个世界,所以选择来到僧房中寻求一片清净之地。

"大士法中龙象贵,老翁心外水云浮。" 这两句进一步展现了诗人对佛法的崇敬和个人内心的超脱。大士指的是修行高深的大德禅师,他们在佛法中的造诣犹如龙象一般尊贵。而“老翁”则是诗人自称,表明自己已经年迈,但内心却如同水面上的云朵,自由自在,不受外界干扰。

"长芦江静千山月,枯木岩寒一叶秋。" 这两句描绘了一幅深山古寺的幽静景象。“长芦江”和“千山月”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广阔的氛围,而“枯木岩寒”则透露出一丝秋意的萧瑟感。这些自然景物在这里不仅是背景,更是诗人心境的一种写照。

"别后相逢重着语,牧童横笛倒骑牛。" 最后两句则描绘了一场离别后的偶然重逢,以及这种重逢时的情感交流。在这里,“牧童横笛倒骑牛”这一生动的画面,不仅增添了诗歌的视觉效果,也象征着一种超脱世俗、回归自然的心态。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和禅房生活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佛法的追求,以及个人心灵深处的宁静与超脱。